顧然說完,
直播間很快就變成了寂靜嶺。
在知識的海洋里拼命掙扎的觀眾們,這一下終于踏實了,
沉入海底,腳踏實地。
中科院,
所有院士也僵硬在原地,
他們本想評估顧然的內容,然后判斷是否適合傳播,
但現在,評估不評估的事情先放在一邊不談,
問題在于他們似乎甚至沒有聽懂顧然在講什么。
明明每個字都是漢字,每個字的意思都清楚,可連在一起,就變得如此陌生了。
在上交大生物聯合實驗室,
懷亞特的表現就要安詳的多,
ipad依舊播放著顧然的直播畫面,
人已經進入了夢鄉。
……
然而,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放棄思考的同時,在魯省一所重點高中的學生宿舍中,
蒙在被窩里的一個高三學生,在無數次回味和反思之后,在意識中出現了一道閃光。
緊接著,顧然所闡述的關于“意識”和“我”的每一個字,都如同烙印一般,刻進他的腦海之中。
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在于,他似乎從顧然的語言里,看到了潛藏在語言之下所傳遞出來的信息。
雖然很難用言語形容,但他能夠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的確確獲得了那些信息。
他叫袁濤,
作為一個身處省重點,埋頭苦讀,學習極為刻苦卻又幾乎很難取得進步的吊車尾,
當周圍的尖子生高談闊論的探討著在各大名校之間該如何抉擇的時候,他只能所在一旁,充滿羨慕和自卑的聆聽著。
他也想過,如果高談闊論的是他該多好。
但緊接著就是自嘲:
“算了吧,還不清楚自己幾斤幾兩么,想考清北等下輩子吧。”
距離高考只剩下不到五十天,這段時間他心中充斥著對高考的惶恐和自己能力的懷疑……
而由這些惶恐和懷疑所構成的遮天蔽日的高墻,又如同一道怎么也撞不破的南墻,讓他頭破血流,充滿忌憚。
如果不是焦慮失眠,無意間打開了手機消磨時間,
如果不是算法出錯,讓他看到了顧然的直播間。
恐怕這堵高墻,會隨著他的成長,越來越高、越來越不可逾越。
但慶幸的是,
他最終聽到了顧然的話,并從顧然的話中理解了一些東西。
于是,這堵他原以為堅不可摧高墻,開始出現裂縫、然后晃動,
似乎只需要他再輕輕一推,便會徹底坍塌。
……
他開始去尋找這堵高墻建立的起始點,
然后,親手去將其推倒。
他仍記得,
在他很小很小的時候,有著一顆想要當科學家的真摯且迫切的心。
后來初中之后,他依舊想當科學家,但現實告訴他:得了,別異想天開了,先考個高中就是勝利。
到了高中,他還是想當科學家,但他已經知道自己做不到了,此時的想法又發生了改變:能考上個本科就算謝天謝地了。
十多年的寒窗苦讀,
換來的是什么?
是曾經那熱烈的夢想變成了天方夜譚。
去211甚至985,甚至去做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