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上那些老軍迷們講述著過去的心路歷程,心中都泛起了陣陣酸楚。
自打建國以來,華夏就得了一種怪病——
火力不足恐懼癥。
外部的威脅就像是懸在脖頸上的利刃,讓華夏始終處在緊迫的恐慌之中。
縱覽過去七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前六十年,華夏沒有享受過一天安穩日子,
每一天都在如履薄冰中謹慎前行。
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復。
所以那種朝不保夕膽戰心驚的感覺,除非親身經歷過那段時期,否則很難感同身受。
……
而現在的年輕人是更加不會懂的了。
他們出生在華夏崛起的初期,生長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
太幸福了,
眼花繚亂的軍工科技,輪番上陣,
上一道菜都還沒有來得及仔細品嘗,下一道菜就已經擺了上來。
甭管再頂的產品,做不了幾天小甜甜,轉頭就變成了牛夫人。
都說現在的孩子們自信,
就這條件,能不自信么?
顧然看著彈幕上無數老軍迷的回憶和感慨,也有些觸動。
這些上了年齡的人中,
老軍迷還是少數,
老軍迷是屬于雖然處在絕望之中,但仍抱有“不切實際”的希望的人,
而那個時代的許多人,則是連希望都沒了的。
顧然語重心長道:“說個有趣的現象,”
“如果大家在網上沖浪的時候看到一些對國家冷嘲熱諷的評論,可以點開他的頭像,看一下他的年齡,”
“你會發現這類人大多是中年人。”
“而為什么大多是中年人?”
“有的人會好奇,八九十年代的那一批中年人,難道能比五六十年代的老年人還要苦?還要落后?”
顧然沉默著點點頭:
“是的。”
如果選擇一個建國以來軍事實力差距最大的時代。
答案可能會讓人十分意外,
不是五十年代,也不是六七十年代。
而是九十年代。
一場海灣戰爭,徹底打醒了全世界。
現代化戰爭的殘酷和碾壓讓華夏沉入冰窖。
什么叫降維打擊,什么叫風卷殘云。
九百比十萬的戰損比,就是讓張遼來了也得感嘆一句自愧不如。
更恐怖的是,盡管那時丑國的對手是自稱軍事實力第四的強悍對手。
但面對丑國的信息化戰爭,依舊輸的一敗涂地,毫無還手之力。
再后來的事情,也就耳熟能詳了。
沙蘇解體,給丑國送上了豐盛的圣誕節禮物。
意識形態威脅最大的對手消失,丑國的目光自然而然就落在了華夏身上。
一個隨意的借口,讓我國遠洋貨輪在海上孤獨的漂泊了三十三天。
一句誤傷,就想就輕易掩蓋了三枚精準打擊的導彈。
明明是那些強盜開著戰機闖入我國領空,卻讓我國戰機無法返航。
一樁樁一件件,這些刻骨銘心的恥辱,華夏不敢忘,也不能忘,
但憤怒過后只能打碎牙齒混著血往肚子里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