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實在是打不過。
那時候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段子,
世界排名第一的空軍,是丑國空軍,
世界排名第二的空軍,是丑國海軍。
顧然描述道:“大家應該都打過游戲,我們就拿游戲舉例,”
“九十年代的時候,丑國就像是一個高血量高輸出的大boss,”
“那些和丑國意識形態相同的,是小怪,”
“那些和丑國意識形態不同的,是刷怪的人。”
“沙蘇算是戰士,能抗傷,有輸出,可以拉仇恨。”
“華夏像是輔助,血量不高,傷害不高,還容易被集火。”
“所以,在沙蘇倒下之后,boss不但紅怒了,還把仇恨集中到了輔助身上,”
“這時候如果你是這個輔助,該怎么辦?”
“沒得任何辦法,”
“只能暫避鋒芒,韜光養晦。”
直播間的觀眾們聽著講述,
也是較為直觀的感受到了當年的壓力和危機。
差距是動態的,
冷戰之前,工業差距雖然大,但還沒有到完全打不了的地步,所以還能通過鋼鐵的意志去戰勝一堆鋼鐵。
而冷戰之后,丑蘇兩大宗門瘋狂內卷,將工業發展到了落后國家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才是真正的絕望。
顧然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新世紀前十年,是隱忍的二十年。”
“也是軍工實力最壓抑的二十年。”
“我們經歷了航天事業的低谷,經歷了八換一的絕望推演,經歷了丑國的偵察機肆無忌憚的貼臉嘲諷,經歷了丑國的軍艦一次又一次得寸進尺的試探。”
“所以在這種巨大軍事差距之下完整的生活二十余年的一部分人,心底難免會滋生出膽小和懦弱。”
“其實他們也未必不愛國,只是心態蜷縮的太久,也就很難再舒展開了。”
“他們就像是在一個缺少監管的學校里一群內向靦腆的學生,”
“當時時刻刻處在隨時都有可能被校霸欺凌的環境之中,從內心深處滋生的恐懼和懦弱最終會吞噬掉他們的人格。”
“哪怕有一天,一群正義且勇敢的人戰勝了校霸,把他們拯救了出來,他們的膽小和懦弱也很難輕易消退。”
“所以大家如果遇到這樣的人,不用指責,也不用和他們較勁,”
“只需要同情和理解。”
顧然說完,
年輕的觀眾朋友們,紛紛開始同情了起來。
而陰陽怪們看著滿屏飄過的同情也是被整破防了。
按理來說,他們是不該對號入座的,
但聽到一個年輕人對他們指手畫腳,給他們下定義,
看到一群年輕人對他們表示可憐,
也就徹底讓他們氣急敗壞了。
“誰要你們這群小兔崽子理解!”
“同情個屁啊!”
“你們這群小子才是被洗腦的人。”
人這個東西,與生俱來就有一個名為自我保護機制的東西存在。
被顧然直戳肺管子的陰陽怪們,仍舊非常堅定的認為自己才是“清醒”的那一類人。
一聽到華夏“今非昔比”“崛起”“突破”之類的話,就會渾身難受。
他們固執的認為,二三十年的時間,華夏絕不可能徹底翻身。
這么短的時間或許從絕望的深坑中站起來,但如果說已經從遠遠落后變成了遙遙領先。
那他們只能陰陽怪氣的說上一句,
“贏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