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是,
從搜尋這個問題,到找到答案,
科研人員即便通過論文庫的檢索功能,
也耗費了十多分鐘的時間。
因為和萬有引力常量相關的論文太多,而許多論文只是引用,并沒有在數據中闡述2013年測量實驗的次數。
所以排除了許多無效論文之后,
將近十五分鐘之后,一個準確的數字這才出現。
中科院內部工作群中,一名科研人員公布了答案:
“126次。”
“2013年的測量,重復了126次。”
“實驗次數幾乎是其他年份的四五倍,”
“但測量得出的結果,誤差還是歷年最大。”
“更有意思的是,在2013年針對萬有引力常量一共測量了兩次。”
“一次是西澳大學航天中心的quinn教授,他率領團隊測量了26次,誤差在0.32%。”
“一次是歐盟科學院博洛尼亞大學prevedelli教授,他們在之后又測量了99次,誤差在0.363%。”
“顧然說的,應該就是prevedelli教授測量的那一次。”
一位院士開玩笑道:“還好,顧然沒有說出這兩位教授的名字和任職的單位,否則那就更嚇人了。”
其他院士也都感嘆道:“那是因為對他腦袋里的宇宙而言,這兩個名字無足輕重。”
正在中科院內部群討論的熱火朝天的時候,
彈幕上已經吵得不可開支。
這種詳細的數據,普通的觀眾基本上很難從互聯網上檢索出來。
有的人為了驗證顧然的說法,用盡了各種辦法,
結果最后都被付費的論文查詢網站攔在了門外。
“ai搜不到,捏馬的查個論文還要付費?”
“不是,這是阻攔我獲取真理啊!”
“這怎么分辨真假?。”
“我吐了,我要舉報!”
“好多外國的論文也收費,人家外國專家自己知道這事兒不?”
“笑死了,我看了一下我大學的畢業論文,只能看兩頁,后面的也要收費。”
“我自己把我自己賣了!”
直播間里吵得熱熱鬧鬧,
雖然他們對顧然有著絕對的信任。
但他們還是想親自搜索到答案,
不為別的,
就是0.363%這么有零有整的數字,如果是真的,
那他們就能親眼見證顧神的神格更近一步了。
中科院和科工部找到了答案,
直播間的觀眾們找不到答案,
而觀看直播的歐丑科學院的相關院士,則不需要尋找答案。
因為2013年的萬有引力常量的測量,他們印象太深刻了。
他們清晰的記得,在quinn教授測量之后,其實一開始沒有人太注意那個0.32%的誤差的,
因為這個誤差太大了,很可能是一次測量失誤,
畢竟像這種精密測量,稍有一點兒誤差,在這樣的數量級上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無非是等過段日子,在測量一次就好。
所以quinn在測量了二十多次,發現誤差始終很大之后,就把原因歸結到了測量儀器上,然后終止了測量。
直到半年后,prevedelli教授開始重新測量,然后又出現了無法解釋的巨大誤差之后,
這才引起了西方科研界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