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韋德利教授為了保證實驗的真實性,不斷重復了近百次實驗,
結果實驗結果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比半年前奎恩教授的誤差還要大,
一度從0.32%上升到了0.363%。
這個發現他們并沒有對外公開,
一方面是盡管有兩次對照試驗,但他們還是不能徹底排除測量精度的問題,
另外一方面,這樣的誤差或許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而這些影響甚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地球的生態系統。
這是一次機會。
如果縱觀地球的演化歷史,不難發現,面對地球的變化,
誰先做好準備,誰就能成為下一階段的地球主宰。
而2013年,本就是東西方競爭激化的開始,
所以這個成果,西方并沒有向外展示。
盡管這么多年來,歐丑科學家也并沒有從這個秘密中挖掘出什么科研成果,
但當他們在這個直播中,聽到畫面里那個年輕人就這么輕而易舉的提出了這個問題之后,心中依舊無比震撼。
因為在他們如此隱藏的情況下,這個華夏人還能夠得出這個結論,
只能完全靠物理學敏感度。
接著,壓力很快就從華夏轉移到了他們的身上,
因為在發現這個情況的十多年間,他們并沒有能夠憑借這個異常在物理學上有所突破,
而現在華夏察覺了這個異常,他們現在只能祈禱華夏也無法利用這個異常。
但當這個希望從所有人心里升起之后,很快就暗淡了下去,
無他,
眼前這個年輕人所表現出的物理學能力,實在是讓人嘆為觀止。
世界的學術論文浩如煙海,而歷年的萬有引力常量測量,如同海岸上的一顆砂礫,
尤其是2013年的常量測量工作,因為他們的人為掩蓋,以至于信息出現的次數極少,
而他卻能在海灘上散步的時候,發現兩粒沙子的不同。
這有些過于可怕了。
……
看著直播間無數觀眾對搜索不到任何信息而對一些論文收錄網站怨念深重,
顧然則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
2013年的數據本來就不好搜,哪怕是論文開放,恐怕如果不是專業的天體物理科研人員,也很難找到有效信息。
顧然放下水杯,給兄弟們指路道:“大家可以搜索一下普雷韋德利教授在2013年發表的論文,我隱約記得是從他的論文中找到的。”
觀眾們沒有意識到什么,
開始根據顧然的提醒,去有針對性的檢索。
而中科院內部群里,已經徹底炸鍋了。
不是……他還真知道?
大海中找砂礫就算了,
還能對號入座,分析出來這個沙礫是誰丟的,
顧然這小意思,有點東西啊?
在直播間的觀眾們根據顧然的提示陸陸續續的找到了論文和答案之后,
中科院的一些科研人員,已經開始著手研究一個新的問題——
人類一生能獲得的知識的上限。
沒多久,
腦神經研究院的相關工作人員,就已經借著閑暇的功夫,
給【中科院物理所】的公共號上提供了一篇趣味選題,
《人類一生能獲得的知識存在上限,科學家已經算出來了》
和中科院物理所小小的聯動一下(推薦一下,內容都很有意思且生動有趣)
【ps:當然,大家也能看出來雪糕是真沒啥存稿o(╥﹏╥)o
期末了,感謝大家的禮物,我會努力碼字,年底放假加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