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過頭再去看量子糾纏和雙縫干涉,它們有一個共同點,
那就是observer,
中學物理課本上將其稱之為觀察者。
這個名詞具有極強的誤導性,
觀察,
什么是觀察?
就像是眼睛看著小球在桌面上滾動,
眼睛的注視不會給小球一個向前的力,也不會改變桌面的摩擦力。
在經典物理觀下,人們普遍認為觀察是不會影響運動結果的。
所以,帶入這個觀察的概念,
人們再去看量子力學的時候,就充滿了神秘和詭譎。
雙縫干涉實驗,觀察或者不觀察竟然改變了結果!
在兩個粒子在進行糾纏的時候,觀察其中一個,竟然能決定另外一個的狀態!
峨眉子寧啊!
接著,人們就開始天馬行空的暢想了起來。
這個世界太詭異了,
或許人在閉眼的時候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人一睜眼,量子才開始坍縮,形成了人類看到的宇宙!
更進一步,一些人也就由此開始延伸出了許多抽象的念頭,
將這個本來很科學的事情,向宗教、玄學靠攏,
然后拿著先賢的思想著作,開始往物理學上拉扯。
因為邏輯上說的通,再加上對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的也沒有什么問題,于是諸如此類玄之又玄的內容,也就在良莠不齊的互聯網上廣為流傳,
因為惰性的存在,再加上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弄清楚量子力學帶不來什么經濟價值,對于生活也沒有什么幫助,
所以人們也只是隨意一聽,覺得邏輯通順挺有道理,就緊接著滑向了下一個視頻,壓根沒有求證的念頭。
起初,對于這些充滿歧義和片面的視頻,很多人還是比較清醒的,
人們大概知道量子力學是一個非常綜合性的學科,不說學習起來如何困難,
光是量子力學中解決問題的一些工具,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極為復雜和晦澀的。
所以,沒有人相信在互聯網上能夠學到真正的量子力學。
但當片面和歧義的視頻傳播的足夠多、足夠久之后,
量變也就產生了質變,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在真實的量子力學之外,已經又產生了一套“互聯網”式的山寨版的量子力學。
而更加不幸的是,對于絕大部分人而言,他們已經開始嘗試把“互聯網版量子力學”和真正的量子力學去劃等號了。
就拿雙縫干涉實驗來說,
面對流傳甚廣的實驗動畫,沒有人會去思考為什么只有動畫沒有現實的畫面,
也沒有人思考光子難道真的是像小球一樣,一粒一粒的嗎?
更沒有人會去思考,只能通過一個光子的縫隙該怎么切割出來,
光子的直徑多少?
普朗克長度?
那怎么在遮擋上切兩個普朗克長度的縫隙出來,讓光子恰好通過?
面對一個充滿漏洞的視頻,整個評論區除了跟風說6的,就是一群又一群樂子人。
實際上對于真正學物理的人而言,對這個現象是匪夷所思的,
再比如前段時間中科院前腳剛公布中微子,互聯網后腳就開始宣稱人類發現了鬼魂,
營銷號為了互聯網上的廣泛傳播,實際上傳輸出來的觀念已經和真正的物理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