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到底,這個世界的所有競爭,歸根結底都是軍事競爭。
維持貿易順差的背后,需要一個強大國家的支持。
“礦產資源,一般來說不應該是國有么?”
顧然不解:“為什么還能是私人上市公司?”
“還是歷史原因,匠尚礦業前身是華中國礦,上世紀國有企業重組合并,資源部本來是要統合各大國有礦企,成立由自然資源部直屬的大型企業,統籌全國資源。”
“結果在上世紀末在華中華北突然探明了大量的稀金礦藏,儲量震動了西方的多家跨國礦商。”
“上世紀末期是什么情況,你在直播里也說過。”
“沙蘇解體,丑國死死地盯著華夏,”
“那時候我國就像是在懸崖上走鋼絲,稍微一個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所以,那么豐富的礦藏也就成了能看而不能吃的燙手香芋。”
顧然聽著丁一的描述,倒是毫不意外。
哪個國家儲藏的礦藏,就屬于哪個國家所有。
這是一個看起來非常合理的邏輯,
但實際上,在丑國的全球化戰略下,這個邏輯是行不通的。
丑元收割全球的武器,
就是貨幣化。
像沙蘇那種國家和人民擁有所有權的政治制度,是對丑國霸權的極大破壞。
而華夏發現礦藏的時間很不合適。
正好是沙蘇解體,華夏唇亡齒寒的關鍵時刻。
想要規避丑國的鋒芒,華夏只能假裝積極融入丑國的全球化體系之中。
所以,資源貨幣化,也就不得不進行下去了。
丁一接著說道:“當時,西方各大跨國礦業巨頭聞風而來,西方政府連續施壓,華夏的自然資源就像是端上西方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引得西方所有資本家垂涎三尺,迫不及待。”
“那是一場很少琢磨,但又影響深遠的一場巨大危機。”
“如果拒絕貨幣化,那么丑國的意識形態大棒就會驟然落下,游離在華夏領海領空的航母戰斗機會蠻橫的維護他們的貿易規則,”
“如果同意貨幣化,那胃口巨大的跨國礦業巨頭會貪婪的瓜分我國的礦產資源,對人民的權益造成巨大損害。”
“要知道,我們腳下的土地,我們在華夏疆土看到的一切,按照法理,都是屬于人民。”
“所以,我們既不能交給西方,也不能惹怒西方。”
“于是在這個關鍵時刻,袁宏本站了出來。”
顧然喃喃道:“袁宏本是?”
“匠尚礦業的創始人,就是給你提供經費的劉總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