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內容涉及到下一階段中科院和科工部的重點項目,現在還處于嚴格保密階段,按理來說,是碰都不能碰的禁區。”
“不過為啥說你們幸福呢?”
“恰好這個項目我是主要負責人之一,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恰好我都有分寸。”
顧然看著鏡頭,簡單思考了片刻:
“隨著新物理體系的發展,國內的教育體系我琢磨著應該也很快就要迎來改革了,”
“所以提前鋪墊一下不是什么壞事,”
“因此我會拐彎抹角的進行解釋,在保證大家聽明白的情況下,又什么都不懂。”
顧然說完,直播間前的所有觀眾,瞬間都來了興趣。
他們倒沒時間思考顧然說的懂又不懂是什么意思,
他們只是聽到了教育改革,新物理體系有可能徹底改變學習內容。
這一下甭管是學生還是家長,還是未來的學生或者家長,這會兒都聚精會神的聽了起來。
“首先,大家先忘掉‘單位波’這個名詞。”
觀看直播的觀眾略有不解,但還是照做,嘗試著遺忘這個本就不怎么了解的概念。
但對于顧然而言,這是能否接著降下去的關鍵。
語言對未知事物的描述,總歸是帶有主觀色彩的,
比如光子、量子……
就因為那些早先的大佬們瞎起名字,導致現在不少半瓶子咣當的民科老哥動不動就畫一個小球代替光子、代替量子,
好像這些光子量子,就該是那個形態一樣。
而單位波也是一樣,
不管是他口中的單位波還是葉老口中的基本弦,
當有一個具體化的名詞出現之后,實際上都是對腦海中抽象認知的一種錯誤描述。
因為語言只是意識的一個視角,他永遠無法描述真正的意識。
所以,如果不先把這個人類賦予祂的“名字”給忘掉的話,
恐怕直播間的兄弟們都會以為單位波就是跟水波一樣的東西了。
“我們假定將繼火和電之后第三個發現和利用的東西稱之為第三介質。”
“那么可以確定的就是第三介質一定是不同于火和電的,”
顧然說道,“因為火和電太普通了,”
“金木水火,風雨雷電,哪怕是在文明之初,先人們便已經將他們看作了這顆星球的重要組成元素。”
“所以第三介質作為地球文明到行星文明的橋梁,他一定是有一些獨有的特點的。”
“其一,它也存在于地球。”
“其二,它間接的在地球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其三,它之所以能間接的表現在地球上,不是一件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