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丑國主導的全球化體系之下,
西方的衰落幾乎已經成為了既定程序,
因為自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以來,西方就已經不可避免的成為了丑國的蓄水池。
如果丑國風調雨順,那西方靠著溢出的經濟,在低人口高經濟的優勢下,享受人上人的生活。
但如果丑國生活艱難,那這個制度體系之下的西方毫無疑問是第一個被開刀的血包。
而這些年,隨著丑國霸權的衰落,
從高福利中突然蘇醒的西方也已經明顯的體驗到了被人掐脖子的感受。
所以,激進右翼在歐洲諸國普遍崛起,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歐洲右翼的崛起,頗有種清朝末年戊戌變法的味道。
在丑國全球化戰略之下的歐洲,已經和丑國默契的磨合了近百年的光景。
右翼想要一個更加自主的國家,
雖然出發點是對的,
但根本行不通。
此時的西方就像是一個病入膏肓的絕癥患者,
如果按兵不動,或許還能維持一段時間的平靜,
一旦手術,反而會加速死亡。
所以,面對根本無法踩下剎車的落寞前景,各國政要幾乎都默認了一件事——
對于一盤散沙的歐洲而言,要想扭轉現狀,要么出現一個絕世猛人,一統歐洲大陸,
要么只能寄希望于丑國重新偉大。
當然,還是后者更為靠譜。
鏡云計劃如果能夠成為現實,當然是好事,
能源問題的解決,必然能將人類文明帶入更高的層次,
作為丑國影子的歐洲,自然也能緊跟著水漲船高。
當然,或許鏡云計劃很大可能實現不了,
但這也無關緊要,
一個統一的歐洲大陸不現實,但以鏡云計劃為引,構建出一個新的全球化經濟集合體,卻是近在眼前的事情。
隨著ppt鏡云計劃部分演示結束,
下一部分緊接著就是展示丑國的真正意圖。
一個多達三十個國家的龐大聯盟,是孤島計劃的核心施行方案。
和西方各國政要心中所想,幾乎不謀而合。
丑國的演講者,幾乎毫不遮掩的將丑國的劣勢和弊端,展露的林淋漓盡致。
“如果僅靠丑國,鏡云計劃幾乎不可能實現。”
“這不需要任何遮掩和隱藏,當下的華夏,是目前全球絕無僅有的全產業鏈工業強國。”
“而丑國多年來的全球貿易和工業轉移,導致在鏡云計劃的落實上,有不小的麻煩。”
“數十年前,上萬個企業投入阿波羅計劃的盛況,在現在的丑國不可能重現。”
演講者隨機自信的看向參會的所有人:“但是,如果把我變成我們,則一切都不再是問題。”
“丑國科學院儲備著全球最全面和最先進的航天技術,”
“而各位可以將生產制造所面臨的一切缺口進行補全。”
“我們,一切皆有可能。”
講演話音落下,在場的政要們目光認真,掌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