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不是丑國科學院的人,
但講起ppt,輕車熟路。
至于鏡云計劃能否成功,或者怎樣實現,他其實并不知曉。
也毫不在意。
畢竟這次的峰會,來的也大多是對工程技術一竅不通的政治家。
所以,相比較于闡釋可行性,
畫一張足夠糊弄住他們所有人的大餅,會更加重要一些。
而這個ppt,本身就是大餅本餅。
演講者自信的打開ppt,在精美的畫面和音效之下,ppt上面的視覺效果很快吸引了全場各國政要的注意力。
第一頁,是太陽系緩緩展開的畫面,
隨后,視覺從地球逐漸向上移動,很快離開大氣層,
在裸眼3d技術的加持下,參會的所有人都在這一刻經歷了一次太空旅行。
隨著目光逐漸靠近太陽,所有人甚至潛意識里都感覺到了有些灼熱。
終于,
鏡頭離開水星之后,在太陽不遠處停下了腳步。
緊接著,飛行器分離,
多個飛行器像是候鳥一般,在到達了既定的太陽軌道之后,發動引擎,
一邊抵抗著太陽引力的拉扯,一邊迅速的四散開來。
隨后,引力場和電磁場開始從飛行器釋放開來,
一張巨大的偏轉場開始在飛船的牽引下逐漸在太陽軌道展開,
并在太陽風壓的作用下,迅速形成一張巨大的透鏡。
而在金星軌道附近,密密麻麻的鏡云星鏈衛星開始逐漸組成矩陣,
緊接著,太陽噴射出來的光子通過透鏡偏轉,攜帶著能量在星鏈衛星上進行聚集。
通過巨大的熱量和光能,在星鏈衛星中進行能量轉換,最后通過無數中繼衛星向衛星傳遞。
這個ppt很抽象。
抽象就抽象在從頭看到尾,似乎邏輯都是通順的,
但總會覺得哪里不對。
可你明明覺得不對,在夸張的視覺效果和音效之下,反倒有那么幾分可信度。
尤其是能量流的傳輸過程,甚至在每一步中還表明了能量損耗。
比如通過太陽透鏡的能量,到達金星的星鏈矩陣時,能量損耗達到了百分之四十,
但因為通過偏轉透鏡的太陽的能量足夠龐大,所以到這一步的能量,每一秒依舊足夠媲美全地球一天的發電量。
從金星到地球,每經過一個中繼衛星,能量都會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損耗。
最終到達地球的電能,根據估算,只有通過偏轉透鏡的太陽能量的萬分之一。
但巧妙就巧妙在,即便是萬分之一的能量,依舊是地球每秒發電量的十倍乃至三十倍。
也就是說,丑國的鏡云計劃所構建出來的愿景,雖然看上去有些畫大餅的嫌疑,
但是在這樣簡單地邏輯之下,依舊具備著可行性。
這讓在場的所有國家都不由得雙眼放光了起來。
對于能源的緊迫程度和稀缺程度,普通民眾很難有準確的感知,
但是作為一國政要,能夠站在足夠高的高度來回顧本國的資源和能源的情況下,
他們深知如果鏡云計劃如果成功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