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時間悄然過去二十分鐘。
物理學家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務實的一類生物,他們向來厭煩用一些虛無縹緲的形容詞和語氣詞來描述一件事物和事情。
但此時的基地內,圍繞在顧然身邊的一眾院士和工程師,都幾乎不可避免的發出了顫抖且激動的感嘆。
成功了。
不是可控核聚變商用測試實現穩定運行,
也不是年發電量突破了三百億千瓦時的屏障。
讓他們最為激動的是,發電量在一番波動之后,最后穩定在了八百億千瓦時。
幾乎很少有浮動。
換句話說,在核工程師眼中的成功,和樸素老百姓眼中的成功是不一樣的。
對老百姓而言,發電量達到三百億千瓦時,他們高興。
達到八百億千瓦時,他們更高興,
如果突破八百億千瓦時達到一千億甚至兩千億,他們的興奮也會隨之翻倍。
但對于核工程師而言,不是這樣的,
當理論計算和大數據模擬出來是八百億千瓦時,那么無論是高了或者低了,都不算完全成功。
哪怕他發電量超出預期達到了一千億,他們也不會有現在這么開心。
因為他們對于核聚變的技術要求,并不是釋放的能量有多龐大,
而在于有多可控。
理論八百億千瓦時,實際和理論吻合。
這才能稱得上完全成功。
當環流一號穩定運行了十多分鐘之后,預估年發電量始終持續在八百億千瓦時沒有太大變化,
溫度趨于穩定,材料應力和穩定度表現良好,
對接的天府變電站和三峽儲能集團,將第一波由環流一號輸送出來的電力,由大地經脈一般的強大電網體系,輸送到了全國各地。
直播的所有鏡頭,逐漸從環流一號轉移到顧然的身上,
最后的實驗結果發言,由他進行公布。
顧然篤定的看著鏡頭,扶著面前的話筒,用極其洪亮的聲音說道:“華夏環流一號可控核聚變商用試驗堆,驗證試驗圓滿完成,這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聚變能時代。”
隨著顧然的官宣,
歐美無數物理學家呆坐在直播前,半晌說不出話來,
所有人面面相覷,然后恢復沉默,
從十七世紀以來始終以文明中心、工業中心自居的那個高高在上的西方世界,在此刻開始逐漸瓦解。
有人憂愁,自然也有人歡喜。
無數直播平臺,彈幕徹底瘋狂。
無數國旗鋪滿在屏幕之上,
可控核聚變的實現,短期內并不會對所有人的生活帶來太大影響,
但這是列強孤立之下,給全國人民一劑效力極強的強心針。
為華夏工業文明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大門之后,是一塊無人涉足的狂野。
這一次,華夏是先行者。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