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道跟著來報訊的這軍吏,出營進城。
路經周文舉部潰兵休息的地方時,他騎在馬上,仔細地望了一望。
或坐、或躺的周文舉部潰兵,粗略計算,大概三四百人。
夜下雖然看不大清楚,稍近處的能夠看到,個個衣上染血,好多潰兵的幞頭都跑掉了,露著個散亂的發髻在外頭,有的乃至赤著腳,卻是鞋履也跑掉了,有的還好點,仍帶著刀,另外一些赤手空拳,則是連矛、棒都兵械,都丟在了逃跑的途中。
李善道至今還沒怎么見過潰兵的模樣,眼前的這一幕,給他上了一課。
無怪說“兵敗如山倒”,只這路過時的一個張望,一從周文舉部這些潰兵氣喘吁吁、丟盔棄甲的模樣,二從這些潰兵到現下仍還驚恐不定的表情,即已足可判料得出,周文舉的這支部隊已是被打掉了魂,看起來還有個幾百號人,實則是半點用也已沒了。
記得周文舉部本有千余人,現卻只剩下了這三四百,余下的呢?
估摸要么是戰死了,要么是重傷被丟棄了,要么是逃跑的途中逃散了。
護城河到城墻之間的地面上,和李善道營的營墻與營壕間一樣,布滿了鹿砦等物,李善道索性將馬系在了護城河邊,步行入城。一邊高丑奴在前打著火把,照亮地上,以防李善道不小心踩到鐵蒺藜之類;一邊李善道走幾步,回頭朝護城河外休息的那些潰兵處再望上幾眼。
“這幾百潰兵已經成了驚弓之鳥,被打得完全沒了精氣神,我得向徐大郎建言,絕對不可放他們進城。”到了城墻下,穿過黑洞洞的城門,進入城中的時候,李善道心中想道。
徐世績將縣城分成了四個治安區,李善道等是從東城門入的城,東城這塊區域的城內治安、警戒歸聶黑獺帳下一隊管理。該隊的隊正親自在前開路,引領李善道等前往縣寺。
縣寺內外,燈火通明。
隊正到了縣寺門外便停下了,沒有進去。
李善道把高丑奴留在了外頭,與傳訊的那軍吏進了寺中。
繞過影壁,抬頭便是大堂。堂上亮如白晝,對坐著十余人。穿過院子,到了堂前,傳訊那軍吏入內稟過,出來請李善道登堂。李善道大步上到廊上,解下佩刀給堂外的侍衛,遂乃入堂。
第一眼所見者,即是周文舉!
周文舉坐在徐世績的下手,已卸掉了衣甲,換上了一件衣袍,臉也擦過了,看著不似城外潰兵狼狽,然觀其神情,驚魂未定之狀,卻與城外潰兵一般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