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說他是明君呢?像后世的崇禎帝自慨的那樣,本非亡國之君?他也不是。
歸根結底,性格決定命運。
隋室之所以楊廣才繼位十二年,便至今日,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他的性格造就!
由楊廣,李善道曾又想到李密、翟讓。
要說起來,李密、翟讓之所以后來分有那樣的結局,細究之,又也何嘗不是他倆的性格原因?
……
卻只說李善道本是要回酸棗,王世充攻滅格謙、羅藝稱霸幽州的兩個消息接踵到后,他敏銳地意識到,北方的義軍局面可能會隨之再出現重大的改變,這改變必會影響到本部義軍接下來的發展,因他暫時放下了回酸棗的打算,改在新鄭繼續駐留下來。
每日與徐世績、單雄信,特別是徐世績議論北方時勢之余,他緊張地關注著北方局面的演變。
主要關注的對象,不是羅藝。
羅藝離得太遠,和李密也沒甚么交情,他即便是稱霸在了幽州,對瓦崗義軍的影響不大。
重點是王世充。
王世充統兵數萬,已滅格謙,那么底下來,王世充會往哪里去?會接著打何處?
是北上打羅藝么?
又或者,李密參與過楊玄感之亂,是朝廷的頭號通緝要犯,現下李密、翟讓兩部又據在滎陽、襄城此地,近鄰東都洛陽,近來聲勢大張,王世充會沿黃河南下,改而前來進攻李密、翟讓?
王世充及其所部的消息,尚未打探得知,兩北一南,接連三個有關義軍的消息又傳將到來。北邊傳來的兩個消息,一個是竇建德的消息,一個徐圓朗的消息;南邊傳來的一個消息,是杜伏威的最新情況。緊隨這三個消息之后,王世充的消息也隨之傳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