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頭時,和緊從在車邊的李善道說話,還不需太大聲,入了倉城,說話都得大聲。
“這得多少百姓?”徐蘭驚嘆地說道。
她的聲音不是很大,但李善道有心之下,聽到了,笑著回答說道:“好請娘子知曉,具體多少百姓,咱也不知,但有一點可知,自開倉放糧以今,倉城的城門從早到晚,未曾關過,而入城取糧的百姓,亦從早到晚,未曾斷過。每天、每夜都是面前這幅熙來攘往的場景。”
程跛蹄趁著徐蘭掀開車簾的難得機會,偷偷覷看她清秀的容顏,炫耀似地插嘴說道:“徐家娘子,這十來天功夫,二郎已募得新兵上千,這還是少的,徐大郎營募的新兵已經數千!翟公、蒲山公募得的更多,俺聽說,翟公募得的新部曲已數萬多了!都是從取糧的百姓中得的!”
“這么說,來取糧的百姓不得幾十萬?”
程跛蹄說道:“那可不是!徐家娘子,依俺看,上百萬也得有!”
遍觀古今起義,能像李密、翟讓這樣,得有這么大一個機緣的,鳳毛麟角,或可說絕無僅有。一座興洛倉,兩千萬多石糧,不僅后勤上的糧秣問題一下就全解決了,招兵買馬還絕不會缺糧,且則,尚能有余力,以此所獲之糧開倉放與百姓,收買民心。簡直是黃金開局!
人潮人海中,碾壓著地上厚厚的米層,一行人費了半天勁,才算是擠出了倉城,經倉城的西門出了去。出去后,又行數里,到了一處大谷地。谷中旌旗招卷,人聲馬嘶,座座帳篷、臨時搭的棚屋密密麻麻,不知是駐著多少的兵馬。徐世績的營地,就在此處。
已有人在營外等候。
李善道便止步於此,恭謹地等徐蓋、徐蘭、徐世感等入進了營,乃才自還。
卻李善道的營地離徐世績的營地不很遠,在徐世績營北邊一處較小的谷中。
將到自家營時,陡然張伏生指著北邊,說道:“二、二……”
李善道舉目看之,見是北邊數里外,洛水岸邊,一隊約百余人的騎兵,正沿岸疾馳。
“誰、誰……”
是呀,這是誰部的騎兵?
焦彥郎眼神好,說道:“舉著的像是蒲山公的軍旗。”
不是大纛,是較小的將旗。
打下興洛倉后,李密很忙,又要籌劃迎戰洛陽等地駐兵,又要大舉募兵,又要督促部曲打造軍械,除了去見翟讓和迎接來投他的名士外,很少離營。
李善道望著藍天白云下、如帶河岸邊疾馳的那百余騎兵,以及李密那垂著流蘇、迎著日光飛揚的黃色將旗,心道:“是又有誰來投李密了?能叫李密親自出迎,此人不知何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