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者盡管年已花甲,須髯豐美,體態健碩,身量極高,長達八尺,——折合后世計長單位,兩米四了,在一干簇擁他的文武官員中,當真是鶴立雞群,便是金紫光祿大夫段達。
簇擁著他的這數十個文武官員,皆是東都朝中的留守官吏。
站得離他近的幾人,分是太府卿元文都、代理民部尚書韋津、右武衛將軍皇甫無逸、右司郎盧楚等,他們是奉了越王楊侗之令,來此檢閱這些將要出戰、往討瓦崗賊眾的官兵將士的。
隨從段達來檢閱將士的文武官員雖多,元文都、韋津、皇甫無逸、盧楚四人權位最貴。
而又四人中,現居軍職的只有皇甫無逸。
皇甫無逸是安定人,漢時名將皇甫嵩之族裔,其族亦是北地的名族之一了。
既是四人中唯一居軍職的,又是身出將門,那么最有資格回答段達此問者,當然就是皇甫無逸了。他撫須笑道:“瓦崗賊眾,烏合之屬,盜米之饑賊也,李法主昔雖有高名,今亡命江湖之一匹夫耳,至若翟讓諸輩,更宵小之輩。今王師軍容雄盛,兵強馬壯,劉將軍等無不善戰之將,上賴圣上之威靈,下賴越王、段公之廟算籌謀,將士齊心,疾往擊之,勝當易哉!”
卻這皇甫無逸在朝為官,最以忠貞、謹慎為稱,連他都這么有自信,余下諸人對於這一場即將打響的“討伐瓦崗賊眾”的戰斗是怎么看待的,也就可料而知矣。
段達顧看從在他身邊的兩人,笑道:“劉將軍、房君,對於此戰,你倆可有信心?”
“劉將軍”,即皇甫無逸口中的那位“劉將軍”,名劉長恭。
“房君”,名房崱。
他兩人是楊侗、段達等經過商議而定下的此戰的主將。
劉長恭三十多歲年紀,正當年富力強的時候,披掛著鎧甲,手托兜鍪,往前了幾步,轉向面對段達、皇甫無逸等人,行了個軍禮,赳赳然地應道:“明公、諸公盡請放心,末將此往,一定竭智盡勇,為朝廷殲滅瓦崗賊眾,擒得李密、翟讓來獻!”
“好!‘竭智盡勇’,說得好啊!打仗靠的不是蠻力,是廟算,是謀定而后動。智與勇間,理應智在勇前。長恭,越王為了此戰,大出宮、府庫藏,廣募洛陽壯士,而洛陽之英杰、勇壯踴躍投軍者亦甚眾也。越王對你是深寄厚望,你此戰可務必要以智馭勇,勿負越王之望。”
皇甫無逸“瓦崗賊眾,烏合之屬,盜米之饑賊也”的這個判斷,是東都留守朝廷諸臣的共同判斷,眾人都認為這一場仗,定然“馬到功成”。是以,在主將的擇選上,段達等留守朝中的貴臣們,便俱想用自己的親信。此位劉長恭便是段達的人。四年前,大業九年時,段達曾奉旨討山西義軍魏刀兒部,當時劉長恭就是他的部將之一,深得他的信任。
劉長恭恭聲應道:“明公放心,末將必不負越王、明公與諸公之望。”
房崱不是武臣,現任官光祿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