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戰法,是李善道與劉黑闥商議出來的,因當然是不用再問劉黑闥的意見。
郭孝恪、劉胡兒亦無異議,主攻的任務雖然比策應的任務重,但以萬人的優勢兵力,去打黎陽倉的兩千守卒,這場仗還是不難打的,且則李善道、郭孝恪部在這場仗中是“主”,李文相等是“客”,攻倉城之任,本也該當是由李善道、郭孝恪部擔負。
——如若是讓李文相、王德仁等主攻,那打下來后,這倉城的主人到底算誰?就王德仁適才的那些話,便是主人仍是瓦崗義軍,王德仁獅子大開口,怕是他索要糧食的胃口亦會更大。
見郭孝恪、劉胡兒同意了自己的安排,李善道起身,朗目盼看諸人,說道:“諸兄,頂多兩天,我軍就能開到黎陽倉外,到倉外后,休整一日,便即開攻!爭取兩三日內,將倉城取下!”
此一戰,的確是需要打的漂亮。
不僅僅是關乎到瓦崗義軍在河北的威名,也關乎到李善道本人的威名。
這一場仗,是嚴格意義上,李善道獨自領兵打的第一場仗!
計議既妥,諸部拔營,遂沿河而上,開向黎陽倉城。
果如李善道所料,汲、衛兩縣壓根不敢遣兵出阻,兩萬義軍聯兵旗鼓盛大、大搖大擺地過了兩縣縣境;將到大伾山時,留守瓦崗寨中的頭領遠出相迎,黎陽倉亦未派兵出來設阻。
兩天后,這日中午,兵馬到了黎陽倉城外。
比之興洛倉,黎陽倉城比較小,形狀近長方形,寬約半里,長不到一里。
倉城建在大伾山北麓的高地,望之,冒出在外的倉頂,遍布倉城中。有人工渠道連通永濟渠,自倉城中延出。外邊各面,各有軍營,還有一些小堡壘,繞環護衛。
在其東北邊,甚近處,是黎陽縣城,占地比倉城大得多,城墻不低,城頭上旗幟飄飄。
倉城的城門、黎陽縣城的城門早已緊閉。
不論是倉城外、抑或黎陽縣城外,路上、田間,一個人影也沒有,靜悄悄的,可以羅雀。
李善道駐馬高處,觀察倉城、黎陽縣城了多時。
從行的劉胡兒說道:“二郎,看來倉城、縣城已是有備。要不便先下令,令各部筑營休整,按二郎前日的部署,明天開始攻打?”
李善道尚未答話。
一人出言,說道:“隨機應變,此兵家之術也。將軍,何用再等明日,今天即可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