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是有別的緣故。
李密之所以在洛陽未克的情況下,突然令李善道打完薛世雄后,攻魏郡,只能出於一個原因。
必是與李淵率眾向長安進發有關。
關中不是那么輕易就能打進去的,可在龐玉、霍世舉帶了部分關中精銳,東已到洛陽,關中目下較為空虛的背景下,也不能不先就此,做一手預防的準備。萬一,長安被李淵打下了呢?
長安的重要性,如前所述,李密比誰都清楚。
所以,他才會在洛陽尚且未拔的當下,給李善道緊急地下了這道命令。
魏郡西鄰河東道的上黨郡,上黨的北邊即太原郡。
太行山橫亙在河東、河北,也就是后世的山西、河北之間。自古以今,兩地若想來往相通,主要靠的八條峽谷道路,便是“太行八陘”。陘,意為山脈中段的地方。
這八條通道,便有一條的東端出入口,位在魏郡境內,就是第四陘,滏口陘的東端出入口。
其位處在魏郡北部滏陽縣境內,滏山的山谷內。經由此陘,可從魏郡進入上黨郡。
料之,李密令李善道取下魏郡的目的,為的就是將此陘的東端出入口控在手中。換言之,為的便是萬一關中真的被李淵打進去了,他能夠從河北方向,對李淵起兵的老巢太原做個威脅。
當然,只把這么一個向西進入上黨郡的陘道的出入口控在手中,而且這個口通向的還不是太原,是上黨,則對太原郡,可能是難以起到多大的具體威脅,但不要緊。
這個入口,可以只是第一個控制到的入口。
汲郡西為河內郡,河內郡與汲郡離得最近的屬縣共城縣境內亦有一陘東端的出入口;魏郡北邊的武安郡、襄國郡,也有一陘的入口,這些入口大可李善道在打下魏郡以后,李密或親遣兵馬,或再令他隨之奪取。這樣的話,數個皆可西入河東的入口在手,對太原的威脅就大了。
想來想去,李密這個時候,下此軍令,只能是出於這一個原因。
見李文相、劉黑闥、高曦、高延霸、陳敬兒、王須達、高季輔、李育德等這一幫跟著自己來察看漳南城防的諸將,無不是大眼瞪小眼,沒人能夠理解李密此際下此令的緣故,李善道就將自己的料想,簡單與他們說了一說,說完,接下劉黑闥遞回的檄令,摸著短髭,忖思起來。
高季輔、李育德是宦官子弟,他們的眼界比高延霸、陳敬兒、王須達等高些。
便見李育德撫摸胡須,點頭說道:“將軍灼見,若非將軍曉示,末將還真是不解魏公此令何圖。聽了將軍開譬,末將乃恍然大悟。當此之時,魏公忽下此令,確是只有這一個原因可以解釋。唐公李淵,柱國之后,世襲國公,隋主之中表,素有仁厚之名於世,今其起兵,非同小可,絕非竇公等等可比,且其今以尊立代王為號,直趨長安,其志尤不可測!設若洛陽未下,長安已克,天下局勢,或將有損於魏公矣。先做一手預備,以脅太原,誠然有備無患。”
高季輔蹙著眉頭,說道:“將軍,於今我軍已圍漳南,將取清河,魏公此令卻驟至,那底下來,該當如何是好?是接著打漳南、取清河,還是便就罷兵,先回黎陽,籌劃攻魏?”
劉黑闥撓著胡須,瞧了眼李育德、高季輔,看向李善道,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李善道知其心意,他這模樣,一看就是不愿意這便撤兵還黎陽。
也是,漳南是他家鄉,“衣錦還鄉”的話都說了多少回了,現在終於兵馬開到他家門口了,可以用兵清河,而且不再是與竇建德共分清河,是他與李善道兩人獨取清河,他又怎肯甘心便這么放棄,只因為李密的一道軍令,就撤兵回黎陽,改而謀劃打魏郡?
魏郡,劉黑闥也想占,可比起魏郡,他現在更急切想打的,是清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