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還是李善道先進了帳中,于志寧與崔義玄等魚貫跟入。
帳中坐定,王宣德指揮吏卒奉上湯水,侍候在下。
李善道再次打量崔義玄等,見他幾人多是白白胖胖,縱有不顯胖者,也是皮膚白皙,一看就都是養尊處優,即便於今已然亂世,也是從未吃過什么苦頭的,——與黎陽倉城外、行軍道路上所見到的那些蓬頭垢面、面黃肌瘦、目光呆滯的饑民們相比,簡直兩個世界的人!
可世道便是如此,兩個世界,又有什么辦法?
而且,雖然感情上,李善道更傾向的是那些受苦受害的饑民,但在而今的這個時代背景下,他理智上很明白,對他事業上發展,更有幫助的卻是這些養尊處優的士人們!
因而,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更加熱情和敬重了。
武城崔、張、房諸姓,又以崔氏最為知名。
這個崔氏,就是有名於世的清河崔氏了。清河崔氏共有六個房支,分是大房、小房、青州房、鄢陵房、鄭州房、南祖房。崔龍藏、崔智藏兄弟,于志寧介紹過了,是大房的族裔;崔義玄是南祖的族裔,族兄弟三個,俱是漢末被曹操賜死的大名士崔琰的子孫。
崔琰,李善道當然是知道的,在閑聊中,聽到說他們族兄弟三人居然均是崔琰之后,李善道就有點奇怪了。他不是不相信崔義玄兄弟的話,崔琰就是武城人,他們這一族,幾百年都在這兒住,說他們是崔琰的后代,李善道不疑;但于志寧明明介紹過了,崔龍藏、崔智藏是清河崔氏大房的后代,與崔義玄不屬一支,怎么卻全都是崔琰的子孫?便將此疑問了出來。
這一疑不問還好,一問出來,崔龍藏兄弟面色登時略變。
兄弟兩個互相看了眼,沒人出聲。
崔義玄沒什么變化,依舊是語氣恭謹,給李善道解釋了一下。
卻崔琰的四世孫崔逞,歷仕前燕、前秦、翟魏、后燕、北魏五朝,苻堅敗亡后,還曾受過東晉的任職,有好幾個兒子,崔義玄這一支,是他長子崔祎的后裔;崔龍藏、崔智藏兄弟是他幼子崔諲的后裔。
崔祎的四世孫名崔溉,即崔義玄之父;崔諲有兩個曾孫,一個叫崔休,一個叫崔寅,崔休之后,號崔氏大房;崔寅之后,號崔氏小房。崔龍藏兄弟是崔休的曾孫。
這簡直把李善道聽的,如墜云霧,這傳承譜系,實在復雜。
不過有兩點,他聽明白了,一個是,按崔義玄的譜系說法,他是崔琰的十世孫;再一個是,崔氏的南祖房、大房、小房這三房,都與崔逞有關系。
正好,對崔義玄兄弟的祖輩們,他所知道些事跡的,也就是崔琰、崔逞兩人。
便順著此個話題,就崔琰、崔逞兩人,把自己所知的有關他倆的一些事,略作了些談論,好生地抬舉了下崔琰、崔逞,借此二人,贊譽清河崔氏當真是世代清正,士林之楷模也。
崔琰無須多說,因清高被冤殺,至當下之際,每當被人提起,還令士人痛惜。
崔逞和崔琰相同,也是被賜死的。崔逞投北魏時,北魏剛建國,皇帝是道武帝拓跋珪。賜死他的原因是當時東晉的郗恢給拓跋珪的弟弟寫了封信,說“賢兄虎步中原”,拓跋珪以為此言悖君臣之體,便令崔逞等在回書中,貶稱東晉皇帝,以做報復。崔逞給用了“貴主”的尊稱。拓跋珪大怒,說“使汝貶其主以答,乃稱貴主,還不如稱賢兄”!就把崔逞賜死了。
卻這崔逞歷仕諸國,名聲很大,他之被賜死,與崔琰之死一樣,在當時也是一件大事,導致了原想投奔北魏的東晉宗室司馬休之等數十人轉投別國。拓跋珪為此,后來是十分的悔恨。
崔逞的故事,李善道不是前世知道的,是不久前,在和魏征聊天時,聽魏征說及的。
現聽現賣,這個時候就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