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略舉目,望了下蔚藍的天空,見那白云朵朵,隨風悠然,卻秋高馬肥,正是打仗的好時候!
昨天劉黑闥進言,建議既然楊善會要做烏龜,已是三次用計,俱皆不成,那就干脆別再想著用計,直接開干吧。
考慮到一則,不知李密的回令會是甚么,會不會仍然要求本部轉攻魏郡;二則,打薛世雄營這一仗出現的傷員,現已都送到了武陽;三則,趁著這段“用計”的時間,并也已趕制出了一定的投石車、云梯等攻城必須的大型攻城器械,加上原本已有的,攻城的戰前準備基本亦已完妥;四則,黎陽的主力兵馬,大致也都已在郭孝恪的親率下,到了堂邑,隨時可以北上參戰,於是李善道從諫如流,就接受了劉黑闥的建議,決定了今天即開始向清河城進軍。
此援竇建德,從黎陽帶出來的兵馬共兩萬四五千數,去掉傷亡,現可用的約兩萬三四千。
又這兩萬三四千步騎中,約有三四千兵,現分散在永濟渠以東的各縣,由王須達統一指揮,這三四千兵暫不用到清河縣城參戰,李善道昨日做出今日進軍清河的決定后,已給王須達去令,命他只需把永濟渠以東的各縣看住,使尚未投降的那幾個縣,不能來援助清河城就行。
再去掉留守漳南、武城兩縣的各三四百人,李善道準備投入到攻清河城此戰的兵力,也就是總共兩萬人上下,——當然,這是沒把郭孝恪所帶之黎陽新兵算在內的情況下。
這么多的兵馬,加上大量的輜重,不好同時進軍。
武城縣城離清河縣城才百來里遠,官道只有一條,如果同時進軍的話,可能前部已到清河,后部還沒出發,所以最好的進軍方式是分為至少兩到三部,相次進軍。
李善道昨天已經選好了先行出發的部隊,由劉黑闥、陳敬兒率領,共五千步騎,今日出發,——就是蘇定方適才在大營外時看到的那些出營集合的步卒、騎兵;劉黑闥這一部兵馬之后,是輜重部隊,由張升、羅忠率領,也今日出發;余下的一萬五千人,他自領之,明早出發。
如前所述,在駐地(軍府)時的層級編制,和行軍作戰時的層級編制是是不同的。
在駐地(軍府)時,是以團為骨干編制;一個團才兩百人,還沒有后世的兩個普通連的兵員數多,單只駐扎、日常操練時,固是已足以起到管理兵士之用,然若當戰時,顯然就不足以做為一個“作戰單位”使用了,是以,行軍作戰時,就需在團以上,再編一個行軍“大團”。
這個“行軍團”的人數,沒有固定之數,屬於臨時的作戰編制,通常都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編。
比如楊廣征高句麗時,兵馬眾多,打的又是滅國之戰,所以他編的“行軍團”就大,騎兵兩千人一團,步卒八千人一團。
李善道這一回打清河,不算郭孝恪部和王須達統領在外之部,共計打算動用的兵馬才兩萬人,而且打的也不是滅國之戰,只是一個清河縣城,是以,他當然就沒必要編這么大的行軍團了。
上次攻薛世雄營時也編行軍團了。
打薛世雄營這一仗,共編了大小十好幾個行軍團。
最大的團是陳敬兒所率攻其西營之團;次則是蕭裕所率,截於營北之團和高曦所率之兩千人的預備隊團;其余的多是兩團四百人編以成為的一個行軍團,如董法律、王須達所領的都是這樣的團,專門負責某段營墻、某片營區的進攻。
這一次,根據攻清河城和攻薛營,作戰環境上的稍有不同,在行軍團的編制上也做了些變化。
決定不再編陳敬兒所率的那樣,擔負了某個方面的進攻之任的數千人之大團,因為用不上。
但同時,也不再編只以兩個團為一組的行軍團,因為清河城的城防遠遠比薛世雄營堅固,如果仍然只以四百人為一行軍團,李善道擔心可能兵數會有些不足,當調某行軍團上陣,把之投入戰場后,也許會傷亡太快,不太好能夠在相對較長時間內,一直保持猛烈的攻勢。
故此,經與劉黑闥等的商議,李善道決定,這次打清河縣城,按三種標準來編行軍團。
一種是,少數團,如預備隊團,仍以兩千人的規模來編;一種是,多數團,或者說,就是用於攻城的主力部隊,按五個團,即千人的規模來編為一行軍團。
以上兩種是步卒團,再一種是騎兵團了,李善道部的騎兵缺乏訓練,這一仗也沒打算用他們,便仍保持他們原本兩百人一團的編制;另外還有蕭裕部,也保持他原本千騎的行軍團編制。
此際肅立於李善道帥帳前的這十余將校。
便是已任命下去的今日出發的這五千步騎中的各個行軍團的團將,以及輜重部隊的主要軍將。
陳敬兒、羅忠這兩位副將,也在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