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說,那就干脆直來直去,就把兩州刺史之一,任給徐世感,不就行了?就李善道這邊來說,衛州的實權還是在李善道的手中;就徐世績那邊來說,徐世感一到貴鄉,一州刺史的舉薦就報上來了,不管他究竟存有沒有存別的試探意圖,他也必定滿意。
至於徐世感的年齡,小是小了點,但相比他徐世績少弟的身份,年齡反倒是最不重要的。
因李善道的此一決定,一句話可以概括之,出乎意料,又意料之中。
徐世感到底年少,沒這么多繞繞腸子,他來時,徐世績也啥都沒與他說,故而一見李善道是當真有意要任他為一州刺史,他趕忙的便連連搖頭,推辭說道:“二兄,別說一州刺史了,小弟從未仕過吏職,便是一郡、一縣,小弟也治理不了啊!兄之厚愛,小弟心領,不敢受之。”
“三郎,舉薦之權,魏公已給了我。這個州刺史,可不是你不想任,你就能不任的!你既不愿自選,我便幫你選吧。貝州比衛州大,轄縣多,就貝州刺史,授任與你!”李善道笑道。
徐世感還要辭讓。
李善道的命令已下:“知仁,舉三郎為貝州刺史的薦書,你今天就寫下,明天便送出。”
杜正倫羨慕地看了眼徐世感,恭謹地應道:“諾。”
“二兄,俺真的不成!”徐世感急得都站將了起來。
李善道笑道:“成不成,且候魏公回令。三郎,你坐下,咱們接著議。”等得徐世感無奈坐回,轉而說自己屬意的衛州刺史人選,說道,“魏公令我軍休整后,攻略魏郡。衛州與魏郡南部接壤,到時,將會是一路重要的出兵方向。此州刺史之任,非我劉賢兄不能為。卿等以為呢?”
比之徐世感的出任貝州刺史,劉黑闥出任兩州之一的刺史,這是在諸人的意料中的。
諸人皆無異議。
兩州刺史既定,七郡太守繼議。說是商議,主要還是李善道的擇的人選。
魏州三郡,定以秦敬嗣出任武陽郡的郡守,侯友懷巡檢有功,出任昌樂郡守,盛志代表一干原武陽郡的降官降吏,出任陽平郡守。
貝州的兩個郡,暫分以李文相、崔義玄為郡守。
衛州的兩個郡,原修武郡的轄地已屬河內,李善道做主,因黎陽倉的重要性,增了個黎陽郡,——也不算增,黎陽早前本就是個郡,且不止是個郡,此縣在北周時還是個州,名為黎州,下所轄的就只一個黎陽郡、一個黎陽縣,李善道給新增的黎陽郡加了三個縣,便是其南的衛、汲、隋興三縣,以李善仁出任郡守;如上所述,另一郡仍名汲郡,以新降的楊得道為郡守。
兩個州刺史、七個郡太守,包含了李善道帳下各方面的人物。
有元從之士、有劉黑闥這樣的實力派、有其親屬、有上官親屬、有投從士人、有降附的官吏。也可說是面面俱到了;而且最關鍵的位置,如武陽郡、黎陽郡,都是他最為親信的人所任。
武陽郡之重要,重要在此郡將是魏州總管府的所駐在之郡。
魏州總管府,李善道打算就將之開府在貴鄉。
貴鄉是之前的武陽郡的郡治,亦是分為三郡后的武陽郡的郡治。
兩州刺史、七郡太守的選任,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事情。
不僅僅是只有選對了人,才能治理好李善道現有的這些地盤,且選出的人,還得具有政治上的代表意義。選任下以后,得能更進一步的凝聚內部,及給外部的各方勢力起一個示范作用。
……
九個人選定下,李善道令杜正倫將對劉黑闥等的推薦,也都一并寫入給李密的薦書中。
和諸人就此略又聊了稍頃,李善道將話頭轉入到了今天召諸人來所為的第二件事。
也就是魏征猜的他所在思考的“魏郡何時取”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