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在經過攻打清河縣城這一戰的艱苦鍛煉之后,上到李善道,下到參與過清河此攻堅戰的各營將士,皆已有了較為充足的攻堅經驗。
二來,堯城盡管是座新城,也的確頗為堅固,但比之清河縣城,仍是不如。一方面,占地面積比清河縣城小;再一方面,城上的投石車、弩車等防守軍械也沒清河多。
遂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在李善道的指揮下,其軍兵士就有條不紊地,盡數清除掉了守卒設在城外的鹿砦、拒馬等阻礙,并且護城河也順利地填上了。——比之攻清河縣城時,不僅在用時上短了很多,因有清理清河縣城外阻障的經驗在,兵士們在清理過程中的傷亡也少了很多。
第三天起,正式的攻城展開。
堯城北邊離洹水太近,布不開陣勢,便北邊未攻,為降低城內守卒的斗志,又空出了可以通向安陽的西邊,也沒有進攻,李善道將加上趙君德營在內的近三萬之眾的步卒總兵力,分成三部,輪換猛攻東、南兩面。因為兵力充足,卻是攻勢一起,便日夜不停。
連著兩天兩夜,堯城上下,矢石如雨,殺聲不絕。
攻城的義軍戰士前仆后繼,守城的守卒目不交睫,城內的士民惶恐駭懼。
兩百人一團,近三萬眾的攻城兵力,總計為一百四五十個團。
在這些輪替參戰的眾多團中,最為顯眼的當數三團兵馬。一團是高舉著“清河團”旗的高延霸營的一團;一團是高舉著“清河攻堅團”旗的陳敬兒營的陳蟲兒團;一團是高舉著“清河尖刀團”旗的焦彥郎營的一團,——這團即是攻清河時,跟著羅龍駒沖上城頭的那個團。羅龍駒因其在清河一戰中的戰功,現已於前時的整編中,被李善道擢遷為了焦彥郎營的副將。
每當輪到這三團上陣的時候,那當真可以說是萬眾矚目。
這三面榮譽團旗,不但比一般的團旗高大,而且是紅色的旗面。紅的旗底上,繡著黑色的大字,當再被壯勇的猛士高高擎起,旗幟颯颯地飄揚於戰場上之時,實在是極其的奪人眼目。
就連在后方觀戰的李善道等,亦能遠遠地在鏖戰的戰場上,望見這三面旗幟。
每當戰鼓擂動,號角吹響,這三面高大鮮艷的榮譽團旗,只要是在戰場上,每次總是率先發起進攻,引領著其團的將士奮勇而上,迎著箭矢和滾石,攀附云梯,縱有傷亡,死戰不下。
“這就是榮譽感啊!”李善道摸著短髭,遠眺著將士們的勇敢進戰,欣慰地想道。
唯有當一支部隊產生了榮譽感的時候,這支部隊,才不再是烏合,才算是一支合格的軍隊。
攻城第三日下午,又是羅龍駒的那個“清河尖刀團”,第一個殺上了城頭。
兩天兩夜,外加半日的不間歇猛攻,已將堯城守卒的士氣打垮,卻沒再像清河城的城頭那么難奪,一個沖鋒,殺上城頭的清河尖刀團就在城頭上站穩了腳。緊接著,后續的部隊源源不斷,一個又一個的隊、旅、團,經由這個缺口,攀到了城上。戰果迅速擴大,不到半個時辰,這面城墻就被徹底地占領。守卒潰敗逃竄,守將連殺數人,也難以再挽回局面。
暮色籠罩了四野和城上時,城門被沖進城中的戰士從內打開,堯城縣城宣告攻陷。
……
堯城令名叫崔信明,其身出自清河崔氏青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