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話,不能說得太明白。
大家都是聰明人,點到為止,魏征不肯再多說了。
他雖然不肯再多說,于志寧心中李善道“究竟何圖”的疑惑,不過卻也算是得到了解答。
對李善道,于志寧產生了一個新的認識。
實際上,對李善道的認識,截止眼下為止,于志寧已是產生過好幾個變化。
最開始認識李善道時,于志寧對李善道的印象只能說是一般,一個冒姓趙郡李氏的“群盜渠率”而已。隨著與李善道相識的日久,他對李善道的印象慢慢改觀。
他發現李善道這個人,年輕是年輕,出身寒門也不假,但首先,他禮賢下士,對待有才能的士人,極是禮重厚待,并能夠從善如流。其次,李善道在軍政兩方面,皆具有相當出色的才能,于志寧在軍事上并不見長,因此,相比在軍事上的能力,李善道在政治上所表現出的愛重視民心、重視大義等等各方面,更得于志寧的認可,甚是合乎于志寧對“明主”的要求。
再次,通過打薛世雄、打清河城,他又發現,李善道很有膽氣,在敵強我弱的情勢下,敢於主動向薛世雄部發起進攻,而又在面對清河堅城時,有足夠的毅力和韌性;又再次,又通過不久前李善道馳騎斬殺王德仁此舉,他又發現了李善道的另一個性格特點,就是果斷。
現在,一個新的李善道的性格特點,又被于志寧認識到了。
兩個字,雄心,或者說野心。
如果最終能夠成就大事,那便是雄心;若是最終沒能成就大事,那就只是止步於野心。
那么,李善道現下表露出來的,——說白了吧,也不用像魏征那樣隱晦含糊地講,直接點說,就是已對李密產生了“不忠”之心,欲自成就一番事業的這個意圖,他到底最終能否實現?
最終,他是野心,還是雄心?
于志寧在回家的路上,反復思酌,直到他回到家,他也還沒能得出判斷。
於今海內的形勢,還處在群雄競起,共逐隋鹿的階段,這頭鹿,最終會被誰得到,于志寧且尚不能看得清楚。不過魏征說得對,要論以前的話,誰最有可能得到這頭鹿?非李密莫屬。可攻打洛陽的戰役出乎了李密、也出乎了幾乎所有人的意料,誰也沒有想到洛陽會這般難打!李密居然到現在還沒有把洛陽打下。海內的形勢,於今因是已漸漸地在起變化。
這頭鹿終歸誰人之手,已不能說是只李密有最大的機會了。
現正兵向長安的李淵,也已經有了機會;江淮的杜伏威等若能攻下江都,他們也有機會;除此之外,還有誰有機會?河北是劉秀的起家之地,現活動在河北的竇建德、羅藝,當然,還有李善道,主要是竇建德和李善道,如他兩人中之一,能將河北盡占,也有機會!
自古以今,由南取北,難之又難。
若是再縮小一下范圍的話,江淮的杜伏威等就算是打下了江都,他們的機會估計也是最小,這也就是說,天下大勢之走向,隋失去的這頭鹿最終最有可能會被誰奪到,實是三家。
圍攻洛陽的李密、如能順利進入關中后的李淵,再有就是河北的李善道或竇建德。
“若可盡取河北,與中原、關中成鼎足之勢,則問鼎天下,亦非不能!”
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場景,浮現在于志寧的眼前。
他說不來他此刻的心情是甚么樣的,胸口怦怦跳,激動、期待,但也有擔憂。
“阿郎,已到家了,請下車吧。”仆人打開車門,在車邊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