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地吸了口氣,穩住心神,于志寧彎腰從車中下來。
秋季的涼爽頓將他包圍,他精神為之一振。這是千秋的功業!即便沒有十足的把握,可誰在爭天下的時候,敢說有十足的把握呢?便已可一試!他踩了踩堅實的土地,心中這樣想道。
對李善道“似生不忠之心”的狐疑和因此產生的萬一李密恚怒的擔心,被秋風吹散。
……
一些事,一些話,不僅是不能說得太明白。
放到李善道的位置上來說,他而且是不好說。
這時,就需要有人代他去說,代他去試探、轉化于志寧等的心意。
代他去說的此人的人選,自是魏征最為合適。
這也是為什么,李善道把魏征單獨留下后,和他又說了那么長時間話的原因。郭孝恪、匠營等這些,都只是捎帶與魏征說的,李善道其實重點與魏征說的,就是魏征與于志寧說的那些。
魏征當場就完全接受了李善道對而后天下時局走向的判斷,并對李善道為此欲搶在李密之前,先取河內,從原本的雖亦支持,然也有一定的存疑,改以為了堅決的支持。
從是李密的部屬,到隱然脫離李密,進而自立,這是戰略上根本的轉變,是一件大事。
劉黑闥、李文相、趙君德等,李善道不怎么擔心。劉黑闥對李密原就沒甚忠誠,李文相和李密也沒甚勾連,且他兩人是李善道的結拜兄弟,一損共損,一榮共榮,李善道如能成事,他倆好處大大;趙君德是個直性子的漢子,只要給他足夠的厚待,他就會跟著你干。
唯一就是于志寧等這些文士,他們盡管是投在了李善道的帳下,可李善道在招攬時,打的畢竟是李密的旗號。李善道出身寒門,比不上李密的門閥號召,實力方面,李善道現也不如李密,那這些文士,有沒有膽略跟著李善道自立?李善道不太能確定。
他們的想法和思想工作,李善道已與魏征說定,將會都交給魏征來試探與說服。
于志寧,算是第一個被魏征說服的,接下來,就是崔義玄等了。
具體怎么試探、怎么說服,之后便全看魏征的了。
且不必多說。
……
只說這晚,盧承道請嫁其妹與李善道此事,隨著馬周等的傳揚,傳到了徐蓋、徐蘭父女耳中。
徐蓋在貴鄉沒事干,整天好吃好喝。
這消息是他的家仆告訴他的,告訴他時,他正在吃飯,自斟自飲,已是喝了個微醺。
聽完后,他拍案稱奇,說道:“這一位盧公,俺也見過,聞他是范陽盧氏子弟,也是身出望族,卻怎這般不顧臉面,也不請個媒介,自便去向二郎提出此請?豈不唐突冒昧!”
稟報他此事的此仆,系是其家的老仆,給徐蓋填滿了酒,笑道:“阿郎,誰說不是呢?”
“還好,二郎是個顧念臉面的,沒有答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