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令等趕到了西城上,目睹此狀,膽小者面色蒼白,稍強者亦心驚膽戰。
城門守將滿頭大汗,請示新鄉令:“明府,怎么辦?城門開不開?”
新鄉令去看縣尉等人。
縣尉等沒人與他對視,或彷徨四顧,或低頭不語。
上書郡府,請求不要再派郡兵南下,建議未被郡府接受;賊兵果來攻城,一干同僚又都束手無計。更不曾料到,李善道狡詐多謀,以攻心之計用之,滿城士民現是吵鬧求出!
新鄉令又是灰心失望,又是怒不可遏,痛斥說道:“如君等者,也是朝廷命官,食君之祿,食民之膏,平時出入,前呼后擁,高居人上,一旦有事,卻個個畏縮懦弱,只字無有!仆,怎會與爾輩同僚!罷了,爾等既不言語,俺就作主了!賊將尚知愛民,俺為本縣長吏,豈無愛民之心?開城門,迎義軍!但愿此舉能保全城百姓,免受戰火荼毒。”
言罷,令守門守將開城門,自回袖下城樓。
縣尉等人愣了片刻,無人提出異議。
一吏急忙追上新鄉令,問道:“明府何處去?”
“民心所向,大勢已去,不得不開城門,然吾朝廷之命官,卻不得玷污於賊,吾還鄉去也!”
……
城門緩緩開啟。
士民如潮水般涌出。
薛萬均、薛萬徹見狀,大喜過望,為防再生變局,兄弟兩人分出一騎,急稟李善道,待吊橋落下,引余眾騎,分開百姓,一邊呼著““義軍入城,秋毫無犯”,一邊策馬,先以入城!
新鄉縣城,不戰而下。
諸營之中,秦敬嗣、高曦兩營的軍紀最好,李善道接報后,調了秦敬嗣營的一部兵馬入城接防。在城外駐地,縣尉等膝行晉見李善道。從他們口中,聽知了新鄉令在下令開城門前后的那些話,李善道立刻派人去追,追出十余里,追上了他。李善道親迎接之,握住其手,禮遇甚隆,交談的態度,懇切而又親熱,如多年故友之見,遂得其轉念愿附,暫以參軍任之。
次日下午,從共城方向,百余輛大車,騾馬拉著,到至了城外駐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