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道皺著眉頭,在第一件和第三件軍事上又看了一遍,尋思了稍頃,提筆給魏征回書。
先寫了河內縣城已下,這兩天就分兵去取濟源、王屋和南部的溫縣與西部的武陟、修武、獲嘉等地,告訴魏征,預計旬日之內,河內郡大體當即能夠平定。
繼而,令魏征轉令趙君德,王德仁的殘部現已不多,遁在山中,不宜剿除,不必理會他們,只將安陽等諸縣之各鄉,各分些兵馬駐守,以使彼等不得劫掠即可,彼輩既無掠,稍久自散。
又令魏征,與徐圓朗留在東平的部曲間的關系,需囑咐李文相,要處理好,其眾若渡河來掠,狠狠打擊,但不要殺戮過盛,所得俘虜可給些口糧,皆放歸東平。告與他們,若再來犯,定殺不饒。且可告知他們,如果是因缺糧,可由他們的渠帥呈書貴鄉,愿意送些糧食與他們。
至於逃難入清水、武陽郡的山東流民,要選遣得力干吏負責處置,給以賑濟,務不能使生亂。
新兵此條,三郡新兵可以不用再招了,黎陽倉的流民如還有愿從募者,可以繼續招之;并新入清水、武陽郡的山東流民,也可從中擇丁壯,募入新兵。
又令魏征,當遣吏巡視黃河西岸,檢查西岸的堤岸,如有裂隙,即刻修砌。
回書的末尾,提了下王嬌嬌母女,讓魏征問問她倆,還有沒有什么別的需要。
卻這王嬌嬌母女,是李善仁向李善道要求,把她母女遷到貴鄉的。黎陽的條件,不如貴鄉好。王嬌嬌的父親現在黎陽有任職,離不開,但王嬌嬌母女可以搬到貴鄉去住。且無須多言。
給魏征的回書寫畢,當天令人送去貴鄉。
并在這天,李善道調兵遣將,分出兵馬兩路,一為高延霸部,往西去,持郡守和柳燮等的勸降書,取濟源、王屋;一為焦彥郎部,亦持郡守和柳燮的勸降書,往東南去,取安昌和溫縣。
兩路兵馬才行,原計劃等隨后再取的武陟、修武、獲嘉三縣,先后已是奉了降書到營。
這三個縣的投降,在李善道的意料中。
此三縣之東的新鄉、共城,李善道已得;其西之河內,李善道也已得,它這三縣被夾在中間,又此三縣之北是太行山,其南是黃河,已是陷入連逃都逃掉的窘境,不投降還能怎樣!
底下來的四五中,捷報頻傳,王屋長柳亨也投降了,濟源跟著也降了;安昌也降了。只溫縣沒焦彥郎部兵馬到時就降,然焦彥郎部只攻了兩天城,城內有豪強響應,城便亦就攻克。
至此,河內全郡已得。
各留了些兵馬留駐諸縣,收編了各縣的縣卒后,高延霸、焦彥郎兩部兵馬返還河內。
高延霸興致怏怏,本想著這次他單獨領兵,好好地顯顯身手,誰知王屋、濟源兩縣俱不攻而下,早知此般,他還不如和焦彥郎換換!焦彥郎部返回的晚了兩天,然他也有點意猶未盡。
就在焦彥郎部亦還之這日下午,兩道消息一從北,一從西,到了李善道案上。
北邊來的消息,是劉黑闥攻下武安郡治永年的捷報。
西邊來的消息,與李淵有關。
第一道消息,頗令李善道喜;第二道消息,則使李善道不禁眉又微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