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在一點,通過上午和中午酒席上的接觸,李善道待人如春風沐面,好在非是殘虐之主。
猛然想起了自己的弟弟,柳燮心道:“李將軍此般待俺,莫不是為欲使俺勸降五郎獻城?”
……
遂次日早上。
柳燮主動求見李善道,提出愿寫一封書信,為李善道招降柳亨。
在他提出此事之前,進到議事帳中時,李善道正在看什么東西。
柳燮注意到他臉上似帶著一點憂色,說完此事,得了李善道的稱贊允可以后,他不敢問李善道為何含憂,亦不敢再打擾他,便恭恭敬敬地告辭出帳,自給柳亨寫信去了。
李善道在看的,是魏征的一道來書。
魏征來書中,說到了五件事。
四件是軍事,一件是雜事。
軍事這四件事。
第一件是劉黑闥前在魏郡,只是把王德仁余部的主要部分給剿滅了,仍有王德仁的殘部潛在林慮等山中,劉黑闥率主力離開魏郡,北攻武安以后,他們頗有出掠林慮等縣者。趙君德引兵進剿,然因近日下雨,道路泥濘,不良於行,沒能取得大的戰果,只把彼等重趕回了山中。
第二件是匠營已經搬遷到了安陽,已在廣招原是林慮鐵官的鐵匠、鐵官徒等,開始擴充規模。
第三件是黃河水再度漫過東岸,東平、濟陰等郡受到水害,不少的郡中百姓逃難,涌入了清河、武陽等郡;同時,有徐圓朗留在東平郡的千余部曲,入掠清河郡,被李文相率部擊走了。
第四件是有關新兵征募的事情。
隨著地盤的日增,更重要的是,打下河內以后,李善道接下來已有用兵河東之打算,他現有的兵力已是不夠用,需要再招募新兵了,因此在此回攻入河內前,李善道給留守貴鄉的魏征、于志寧了一個任務,即是令除掉新得之魏郡外,在武陽、清河、汲這三個郡招募新兵。
為此,制定了一個政策,凡應募者,悉分露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
——這條政策,實際上就是自北魏而今,一直在施行的“均田制”的政策內容。永業田,是桑田,這二十畝桑田,不須歸還;露田是耕田,在受田者死后要歸還國家。
不過與均田制不同的是,李善道特為募兵而在進攻河內郡前,與魏征、于志寧等商議后定下的這條新政策,不論受田者之前有沒有田,只要來應募,就再給受田者這么多的田。
魏征的來書中稟說,在此政策的激勵下,應募者云集,現計已得新兵兩萬余,請示李善道,原定的新兵募集數額是兩萬人,已經超出,是不是可以這次的募兵暫停下來了?
雜事一件,是向李善道匯報,王嬌嬌和她母親從黎陽到了貴鄉,魏征已代將她母女安置妥當。
看完魏征的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