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道親自接見了魏刀兒、宋金剛的使者。
對於劉黑闥北上進兵襄國、趙郡的目的,他坦誠地告訴這兩個使者:“趙郡鄰魏將軍部所駐地界,我擔心引起魏將軍的誤會,趙郡我本不欲取,然我家本出趙郡李氏,趙郡實我家之鄉梓之地也,我兄長和我族中的長輩們,都說今既起義兵誅暴,焉可只誅別郡之暴,而坐忍視家鄉父老仍陷水火乎?我兄長與族中諸翁言此有理,復聞趙郡守張志昂殘虐之賊,遂我乃意取趙郡。為者,解我鄉梓士民倒懸之苦也。趙郡既下,絕無再用兵繼續北上之意!”
兩個使者聞言,俱是歡喜。
魏刀兒、宋金剛兩部的結盟關系中,魏刀兒部曲遠眾於宋金剛部,占據主導的地位。
便由魏刀兒的使者呈上了魏刀兒、宋金剛兩人聯名的書信一封,獻與李善道。
李善道接住,細細看之,見這書信中所言,無有別意,只有一個意思,期望能與李善道結為盟友。并且魏刀兒向李善道許諾,趙郡他不僅不會去搶,劉黑闥如有需要,他還可派兵相助。
看罷,李善道摸著短髭,沉吟不語。
魏刀兒、宋金剛兩人的使者,忐忑不安,等候他的答復。
李善道先未作答,思考了稍頃后,而是親切地詢問宋金剛使者,說道:“我聞之,宋將軍部下有一猛將,名尉遲敬德,其人有萬夫不當之勇,尤善使槊,果有其人么?”
宋金剛的使者怔了下,答道:“敢稟總管,尉遲敬德此人確有,然非鄙主部屬,其人馬邑善陽人也,聞之,現在定楊可汗帳下為大將,深得定楊可汗之愛重。”
定楊可汗,就是劉武周。
馬邑郡與上谷郡,只隔著一個雁門郡和太行山的北段,并雁門郡也已被劉武周占據。宋金剛和劉武周那邊時有來往,所以劉武周帳下部將的情況,宋金剛這邊大都知道。
李善道拍了下額頭,笑道:“原來是在劉將軍帳下,是我記錯了!”又問道,“尉遲敬德在劉將軍帳下,而君卻知。則聞君之此言語,宋將軍與劉將軍像是很熟?”
“敢稟總管,雁門與上谷只一太行相隔,而有飛狐、蒲陰兩陘可以連通,鄙主與定楊可汗間偶有消息互通,禮物互饋。”宋金剛的使者恭恭敬敬地回答說道。
馬邑、雁門兩郡往南,就是太原郡。
就算只是為遏竇建德在冀北的發展,魏刀兒、宋金剛兩部,李善道也不會拒絕與之結盟,再加上宋金剛與劉武周比較熟,而李善道記得,劉武周、宋金剛后來曾南打過太原等地,那再加上對付李淵,這個盟,李善道更是一定要同意了!
至若竇建德知悉后,會怎么想?
一則竇建德先有繞過李善道,給李密去信的過往。
再則,還是那話,割據勢力間的爭雄,從來靠的不是信義,信義是手段,歸根結底,靠的是實力!以李善道現有的實力,加上魏刀兒、宋金剛兩部部曲,竇建德縱因此惱恨,又有何妨!
三則,若拘於所謂的“信義”,而竟不與魏、宋結盟,那底下會怎樣?底下必定會按原本歷史的發展,魏刀兒、宋金剛先后被竇建德殲滅、擊敗,此宋襄公“蠢豬式的仁義道德”是也。
李善道遂不再多問,起身將兩位使者扶起,慨然笑道:“久仰魏、宋兩位將軍,北地之英豪也,我亦久欲與兩位將軍通書信,唯不得閑暇耳。今蒙兩位將軍不棄,愿與我通好,我豈敢有逆?今我將南下,取陜、虢之地,待我軍還,便修書備禮,謹遣使以代我往謁兩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