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人都操著北地的口音,不是別人,系是魏刀兒、宋金剛派來謁見李善道的使者。
魏刀兒如前所述,現盤踞在趙郡北邊的博陵郡的深澤一帶。宋金剛是上谷郡人,上谷郡又在博陵郡的北邊,與博陵郡接壤。宋金剛其部現盤踞在易縣一帶。易縣,是上谷郡的郡治。
卻魏刀兒、宋金剛,之前與李善道并無什么來往,劉黑闥前不久建議打完武安,接著北上打襄國、趙郡時,在給李善道的上書中,還專門提到了魏刀兒,擔憂魏刀兒可能會搶占趙郡。
則為何魏刀兒、宋金剛卻於此際遣使來謁李善道?
一聽說這兩人分是魏刀兒、宋金剛的使者,李善道實就已猜出了緣由。
聽他倆說過來意,果如李善道所料。
客觀上,是出於兩個冀北當前形勢之變化而帶給他倆的推動;主觀上,是為兩個目的。
兩個推動分是竇建德、劉黑闥帶給他倆的。
首先竇建德,其近來攻勢甚銳,盡管尚未直接與魏刀兒、宋金剛兩部發生沖突,然魏刀兒、宋金剛已覺不安。特別宋金剛,博陵郡此處,因魏刀兒部曲十余萬眾,竇建德現還未有派兵往進;但上谷郡,宋金剛的部曲不如魏刀兒多,能戰之士不到萬人,竇建德已是分兵殺入。
其次劉黑闥,便是其之“接著北打襄國、趙郡”此議。當李善道的勢力范圍在清河、魏郡時,離魏刀兒、宋金剛兩部還稍遠,這一若打到趙郡,與他兩部就接壤了,——與宋部是猶隔著博陵郡,然為抵御竇建德,宋金剛已與魏刀兒結盟,那打到趙郡,等若和宋部也接壤了。
在這兩個客觀上的形勢變化之推動下,由是,他兩人商量后,乃共同遣使南來求謁李善道。
求謁李善道,所為之目的也在於二。
李善道曾經幫過竇建德,那這次李善道進兵襄國、趙郡,他的目的何在?只是單純地為攻城略地而進之兵,抑或竟是為與下一步和竇建德聯手,消滅魏、宋兩部而進之兵?魏刀兒、宋金剛搞不清楚,對此,他倆得遣使來打探一下。此是他倆之第一個目的。
如果李善道這次進兵襄國、趙郡,打探清楚了,他不是為與竇建德聯兵,竇建德殲薛世雄、拔河間后,其部聲勢大張,如今在冀北咄咄逼人,魏刀兒、宋金剛哪怕聯兵,也不是竇建德的對手,則李善道做為冀南當前的霸主,是不是可以引以為援?這是他倆遣使的第二個目的。
……
也不能說竇建德不講“信義”,背著李善道,去書李密,不同的割據勢力之間爭雄,本來就無信義可言。問題的關鍵是,李善道能不能找出相對應的,讓竇建德難受的辦法。
事實上,就算魏刀兒、宋金剛不遣使來謁李善道,李善道本也打算騰出手后,就派人去見見魏刀兒、宋金剛,包括羅藝,也要派人再去見見,能把他們招攬到最好,暫時招攬不到,也要處好關系,總之反正是不能任由竇建德在冀北肆意擴張。
他的人還沒派去,魏刀兒、宋金剛的人先來了。
這也可以理解。
整個冀州來講,李善道、竇建德兩部是目前唯二處於積極發展、擴展地盤勢頭的兩個割據勢力,但又同時,兩部一南一北,現是各發展各自的,還沒有產生激烈的沖突。
而魏刀兒、宋金剛、羅藝等部就不同了,他們現各皆只是處在能把已占地盤守住就不錯的狀態,面對竇建德部攻勢,已感到強烈威脅,相比李善道,魏、宋自更著急搞清李善道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