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孝和看之,是陜縣。
他對陜縣確實熟,還是前文所說,他之前在陜縣周邊所招募到的那萬余山賊,大多是陜縣本地人。那萬余山賊盡管當時因李密為龐玉、霍世舉所敗而散了,可李密的聲勢已然復振,不僅后來將龐玉、霍世舉反而擊敗,且又剛大敗了王世充等部,則柴孝和現若在陜縣重舉起旗來,此前投附他的那些陜縣等地的山賊,如他自己之所保證,確是或都將再次投附於他。
有這些熟悉本地情況的山賊加入,陜縣給柴孝和去打,最合適不過。
柴孝和即接令應諾。
陜縣,柴孝和可以打,——常平倉在陜縣境內,并且陜縣縱使李善道不說讓他打,他也一定會打,可盧氏等縣,柴孝和領了個“虢州刺史”的頭銜,弘農郡就是虢州,他卻亦當然不愿交給李善道的部曲去打,如果是李善道的部曲去打,打下來之后,算誰的?李善道不撤兵,不給他,他怎么辦?故是,領下了打陜縣之任后,他張了張嘴,猶欲再爭打盧氏之此任。
李善道沒再給他說話的機會。
計議到此時,這回打陜、虢之地所要達成的戰略目的,并及具體的用兵戰術,已是計議完善。
李善道回身到了主位坐下,開始下達渡河后的正式作戰命令。
“勞柴公部攻陜縣。勞郭長史統本部與黃兄部,及王三郎部三千兵攻桃林縣。我引秦、焦和蕭公三部攻弘農縣。延霸,你引你部,另以季輔率三郎營千人兵與你,繞過長淵,攻盧氏縣!”
柴孝和名為虢州總管,然此戰,李密有令,受李善道節制。
他與郭孝恪和王須達、秦敬嗣、焦彥郎、蕭裕、高延霸、高季輔等諸將躬身帳中,恭謹接令。
高季輔是王須達營的副將,因高季輔頗有謀略,故是李善道將他和王須達營的一千兵數暫撥給了高延霸,以加強高延霸部的兵力,并也算是給高延霸配個副將。
“延霸,估算路程,張道長、萬均等當是已在回程路上,等他倆與我軍會合后,張士貴如是肯降從於我,你就與他合兵攻盧氏;他如不肯,就以張道長、薛萬均為你向導。諸路之此先期進兵,唯你取盧氏最為道遠,也比較不易,季輔干練多謀,張道長膽大心細,萬均嫻熟兵法,遇事你須與他三人多作計議。”
高延霸得領重任,歡喜至極,大聲應諾:“郎君放心,小奴不取盧氏,自提人頭向郎君請罪!”
“諸位,陜縣、桃林、弘農、盧氏四縣拔后,接下來,咱們就視情況,看看是先再取余下之澠池、朱陽、長淵諸縣;還是如屈突通已經率部東走,咱就與李建成等唐軍聯手先將之殲滅!”李善道轉目杜正倫,說道,“給李建成的去信,等我軍渡過了河,知仁,勞你代我書之。”
柴孝和、郭孝恪、諸將、杜正倫等齊聲應諾。
當晚議定。
次日一早,繼續開拔,南渡黃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