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色,風雨交加,蓑衣難以遮雨,甲衣無以阻寒,泥濘的道路跋涉艱行。
斥候回報:距離弘農縣城,只二十里遠了。蕭裕的回書仍還沒到!
五更悄然而逝,卯時初刻,天色漸亮。
斥候回報:距離弘農縣城,只十五里遠了。
蕭裕的回書仍還沒到!
卯時三刻,雖然陰云滿布,雨下如潑,天光已亮。
斥候回報:距離弘農縣城,只十里遠了。
蕭裕的回書仍還沒到!
斥候又報:“總管、長史,小人等潛近李總管營外,觀其營墻上守卒遍布,焦、秦兩營前,分列兵士千人成陣;蕭將軍營前,騎約兩千,亦冒雨而陣。”
又一電光!又一雷聲!
雷聲在耳,猶未散去,又斥候倉皇地馳馬趕回:“報!報!報!”
柴孝和、郭孝恪還沒從李善道部三營已布防的情報中緩過來,下意識的柴孝和問道:“何報?”
斥候說道:“李總管引蕭將軍等騎兩百,於前五里道上駐馬,令小人請總管、長史往見一會。”
“蕭裕!”這是怎么也想不到的事!你蕭裕,為何居然告密?柴孝和如遭雷轟,心神劇震,握韁的手不由自主地收緊,雨水順著額頭滑落,滿是不可置信,臉色變得蒼白。
郭孝恪亦愣住,愣住同時,不知何故,一點輕松從他的焦慮、不愿、不解中泛出來,他深吸了一口氣,說道:“總管,李二郎已有備,此戰,我軍打也還是不打了?”
柴孝和再是有謀略,倉促間也無應對之策。
今夜百里奔襲,如果不能成功,李善道必然將會反擊。他和郭孝恪兩部兵馬迎冒冰冷的風雨,行了一晚上的軍,李善道部卻是養精蓄銳,其若反擊,他與郭孝恪兩部的處境將極其危險。
“李善道只引了兩百騎相從?”
斥候答道:“回總管的話,是,只有兩百騎。”
——百騎是蕭裕營的精騎,百騎是蘇定方、薛萬徹率的親衛鐵騎。
如只兩百騎,是不是可以立擇精騎,奔往殺之?不對!李善道知兵能戰,他如已得蕭裕告密,不可能只帶兩百騎相從出營,他莫非是在道邊藏有伏兵?柴孝和神念連轉,做出了選擇,說道:“長史,且令部曲稍止,你我與諸將往軍前,以察李善道是否是只引了兩百騎相從。”
若果真李善道托大至此,倒是正好,省了一場攻營!
若是情勢不對,其有伏兵,就先撤退。
郭孝恪沒意見,便與柴孝和下令,令部隊且止,留常何、張善相在隊中,帶上四將中最勇悍的牛進達、吳黑闥兩將,引了數百從騎出中軍,行去軍前打望。
……
大亮的天光下,一支萬人的步騎正在向黃河南岸的河陽外城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