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道在堂門口,握住了劉胡兒的手,殷殷地說道:“賢兄,明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見,更不知你我、我與大郎還有無再見之期!昔在寨中時,春雨歡飲;共從翟公舉義后,并肩酣進。過往歷歷,不論我等尚有無再見之期,善道不敢有稍忽之忘!別后,兄請珍重,大郎請兄悉心侍奉。臨別一詩,敢獻兄與大郎: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劉胡兒、單雄信和邴元真等派來的人,聞李善道此言,觀李善道之情,盡為之動容。
晚上,他們住在了驛舍。
諸人議之,即便是受了李善道嘲諷的單雄信的子侄,卻對李善道的重義重情,都是無話可說!
第二天上午,王湛德、李良等代表李善道,將劉胡兒等送出了河內縣。
一路由吏卒相從,直到將他們送出河陽,吏卒方歸,且不必多言。
只說劉胡兒等離去的次日,也就是李善道見劉胡兒時說的“后天”,在河內縣外置下了高臺,李善道集合了在河內縣的諸將、諸部,全軍縞素如雪,大張聲勢地祭奠翟讓。
李善道悲痛得不能自已,至嘔血盈碗。
祭奠過翟讓之后,他宣讀了一道指責李密不義、堅決要為翟讓報仇的檄文。
并又在之后,趙君德、高曦、李育德等將,于志寧、柳燮、蕭繡等臣,一同上書,言既已與李密決裂,要為翟讓報仇,則就不可無以名號,愿效漢高為義帝復仇之例,請李善道稱漢公。
李善道數辭,諸文武執請,不得已而受之。
不日,李善道稱漢公的消息和他在祭奠翟讓后宣讀的檄文傳到了洛口城。
時當深夜,李密披衣急起,迫不及待地將檄文看完,又是羞赧難當,又是總算半松了一口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