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勛官、文散官、官職的任命,杜正倫也一一仔細記下。
“令趙君德即日率部入駐澠池;調已選出之在河內的四千新卒,亦即日開赴弘農縣,由秦敬嗣分撥與虢州諸部。再令秦敬嗣、趙君德,弘農、澠池至河內一線,務謹把守牢,不得有失!”
杜正倫將李善道的一道道命令,悉數記下,恭聲應道:“諾!”
調趙君德駐守澠池、給秦敬嗣等增兵,這些都無須多說。
都是為了守住弘農等縣、保證弘農等縣到河內的通道安全而采取的進一步的措施。
卻只是,令王須達暫駐駐陜州,暫領陜州總管,待郭孝恪傷好后,由郭孝恪去接任他,這道命令是為何故?李善道此令,或者說,他之此番安排之所為,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唐軍如果出關,首當其沖的是弘農縣和桃林縣。陜縣在桃林縣的東北邊,沒有擋在第一線,不是前線。是以,陜縣此地,足可以別劃為一個軍事區域。這是第一個原因。
陜縣位處黃河南岸,過了河,即河東郡。接下來,李善道的用兵重點,雖然是河北北部諸郡,但他并不打算就讓李淵輕松,他已決定另以兩部兵馬,作為別部,分從南、東兩面,襲擾河東諸郡。陜縣,已被他定為是從南面襲擾河東郡的此別部之后方基地。這是第二個原因。
兩個原因綜合,所以陜縣,他單獨另設了一個陜州。
因而,就有了以王須達暫領陜州總管之此令。
而這支從南面襲擾河東郡的別部的主將,他已經選定,便讓郭孝恪來做。——郭孝恪具備一定的軍事能力,但他有過隨柴孝和襲擊李善道的過往,把他留在河北用之的話,他和在河北之諸將可能見面尷尬,不如把他調去陜縣,讓他獨當一面,去負責從南面襲擾河東之任。
因就又有了讓王須達等郭孝恪傷好后去接任陜州總管之此令。
陜縣,是從南面襲擾河東的此部別部兵馬的后方基地;從東面襲擾河東的此部別部兵馬的后方,則自就是河內了。這支兵馬的主將,李善道準備任給季伯常,給季伯常的軍令已經下達。
……
李善道日前,準備還貴鄉的時候,河內的局勢雖已穩定,弘農方面,屈突通部的情況尚不明朗,說實話,就像他自己說的一樣,他時不時的還是會擔秦敬嗣等的心的,現在好了,屈突通部的情況也已經明朗,秦敬嗣等取得了不錯的收獲,他的心可以算是較為地放下了。
便在給秦敬嗣等的命令已下、趙君德等部兵馬也已經南去澠池等地,將其余須當處理的軍政諸務也都盡快地處理完畢了以后,李善道於十二月上旬這天,率部還貴鄉。
出發之前,他令給河陽外城的張仁則去了一封書信。
信中說:我已還魏州,只留下了李育德、季伯常兩部兵馬屯駐河內,你若要攻,可抓緊來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