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他早就是憋著一股勁,求欲在李善道軍中揚名,提升他在軍中的地位!
可以說是好不容易,終是得以獨自成營,現又得以“獨當一面”,阻擊竇軍西渡永濟渠、漳水,他當然是一門心思要立功,而且還得是立大功!
安德縣城,距長河縣城四十多里地。
斥候報稱,高雅賢、殷秋已率部出了營,最晚傍晚時,就能到長河城外。
事不宜遲,薛萬徹留了其余兵馬,令副將守城,自即率千人步騎出城。
快到中午,兵馬到了成河縣城西北十余里外,通往永濟渠對岸蓨縣的官道邊上。令步卒伏於野間,薛萬徹引騎兵兩百,到不遠處的林中隱蔽。就著冷水,吃過冷食,等到下午,斥候飛騎來稟:“高雅賢、殷秋部已近至十里外!殷秋引兩千兵在前,高雅賢引主力在后。”
薛萬徹撫摸著著大青馬的鬃毛,望向林外筆直的官道。
初春下午的陽光透過云層,淡淡地落在官道和官道兩邊的原野上,穿過稀疏林木的枝杈,也落在薛萬徹的身上。鎧甲已然在身,但陽光的暖意能夠感到。遠近一片安靜。這本該是個平靜的初春日子,大青馬的鼻息和薛萬徹身后兩百騎兵的人馬呼吸聲,卻帶來了緊張和壓抑。
不多時,數里外的官道上滾滾煙塵。
殷秋的將旗躍入薛萬徹眼簾,他望見殷部的兩千步騎,在沿官道推進!越過殷部的部曲,后頭一兩里外,是高雅賢率領的三千主力,各色的旗幟招展,塵煙中的人聲、馬聲,遠遠可聞。
“將軍,高部與殷部前后相距兩里,我軍若這就攻殷部,高雅賢定會遣兵從兩翼包抄我軍;可若不攻殷部,將之放過,攻高部的話,殷秋又定會兜回,從后面夾擊攻我。這一仗怎么打?”
薛萬徹輕蔑的一笑,說道:“令步卒列陣,阻殷秋部前進,我等暫伏林中,等高部進戰。”
“將軍是打算用步卒為餌,誘殷、高兩部全力進攻,然后以騎兵擊之?”
薛萬徹點了點頭,令道:“將俺將旗送去與步卒,把俺的將旗打在陣中!”看了下左右諸將,俱是他父親薛世雄的舊部,遂激勵他們的士氣,“去年河間一敗,明公神武英明,敗在明公手上,我等心服口服,卻竇建德甚么賊廝鳥!今日一戰,正我等雪恥報仇之時!敢不勉之?”
諸將齊齊應道:“愿從將軍,報仇雪恨!”
想薛萬徹與這幾個其父的舊部,早前皆隋軍的正規將領,征高句麗等戰都有參與,數十萬人、上百萬人的國戰,他們都打過,卻結果敗在了河間,說實話,彼等還真是不服氣!
薛萬徹的軍令和將旗,很快傳、送到了官道側邊野地上埋伏著的步卒部中。
八百步卒,共四團,在四個團校尉和一個為步卒主將的偏將的率領下,聞令即動,立即集合,整頓了下隊形,分從道路的兩邊,匯合於道上。
卻這八百步卒,多是薛世雄的舊部,訓練有素,不到半刻鐘,陣型已列成。薛萬徹高大的將旗被豎在了陣中。八百步卒各帶的有削尖的木樁,又將木樁楔入地面,每根木樁間隔三尺,樁間纏著浸油的麻繩。——這是薛萬徹從他父親處學來的步卒組陣阻擊優勢敵人步騎之法。
……
數百步卒起伏,列陣道上,動靜不小,殷秋部的斥候趕緊回報殷秋。
殷秋問斥候:“多少兵馬?”
“稟告將軍,不到千人,悉為步卒,打的是薛萬徹的旗號。”
殷秋馳馬出前張望,約略望到,前四五里處,確是一部兵馬列陣道上,察其規模,如斥候所稟,也就是七八百人。一面黑色的將旗在其陣中,迎風颯颯,距離遠,看不清將旗上的字眼。
輕蔑的一笑,殷秋舉槊令道:“手下敗將,還敢出阻我軍?碾碎他!取薛萬徹首級者,賞!”
便兩將分率步騎,步卒千人,騎兵百人,如潮涌殺向八百薛兵組成的陣地所在。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