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外乎就是為能得與李淵結盟,或許需將陜、虢之地讓給李淵,給李淵出關到洛陽的通道。
若是不知歷史的走向,薛世雄的此謀,算是一個不錯的應對之策。確實是這樣,李密一得洛陽,他的聲勢就遠非李善道可比了,要想與之相抗,最好的辦法只有與李淵聯盟。然而,別人不知歷史走向,李善道卻是清清楚楚!李密最終能否得洛陽,沒有人比他更知道!
他肚皮里已有定計,面上不動聲色,問崔義玄等,說道:“崔公,公等何意?”
崔義玄拈著胡須,思酌多時,說道:“明公,竊以為薛公所獻諸策,誠為良策!尤其與李淵結盟此議,實乃高明之謀。如能得與李淵盟成,李密縱得洛陽,亦不足慮也。鼎足之勢一成,明公也就可以安心地經營河北,徐圖發展,待時機成熟,再圖進取。”
李善道再問旁人,諸人無別的對策可言,皆點頭稱是,贊同薛世雄、崔義玄之議。
“公等之意,我已知。”李善道起身來,下到堂中,步至壁上掛著的地圖前,裝模作樣地瞅了好一會兒,拍了拍洛陽、又拍了拍江都,轉身與諸人說道,“然我料李密,斷得不了洛陽!”
眾人聞之,皆面露驚詫。
崔義玄問道:“明公何出此言?”
“王世充雖再大敗,李密進據金鏞,但洛陽城中猶有抵抗之力,反觀李密諸部,累月激戰,士馬悉疲,短時內,李密定然難撥洛陽。而楊廣遠居江都,至今已久,江南固然繁華,林士弘、杜伏威、蕭銑、李子通等各據郡縣,江都實已孤城!只靠江都糧財,內奉萬乘,外給三軍,焉能足夠?又楊廣所引至在江都的驍果等軍,多關中人,久離故土,思鄉情切。我敢斷言,最多也就是一兩個月功夫,江都必然生亂!江都一亂,十萬驍果勢必鼓噪還鄉。要想還鄉,就得先過洛陽。得此十萬驍果相助,洛陽城,李密他只能是看在眼里,終究得不到手中!”
薛世雄、崔義玄等面面相覷。
江都生亂?驍果還鄉?相助洛陽?
這是天方夜譚,還是癡人夢囈?
李善道見自己說完半晌,沒人吱聲,便笑問道:“公等怎不作聲?莫不以為我胡言妄語?”
崔義玄咳嗽了聲,說道:“明公高見,非我等所能及。江都若亂,驍果如欲還鄉,相助洛陽,這洛陽城,李密誠確是看在眼里,得之不到。可是明公,江都亂不亂,仆、仆……”
“公何如?”
崔義玄說道:“仆愚見,恐是不好說吧?若是不亂,洛陽而為李密得之,怎么辦?”
“如果我料錯了,也好辦。就按薛公之議,我把陜虢之地讓給李淵,與他結盟就是!”
崔義玄、薛世雄等頓時松了口氣。
薛世雄說道:“江都若真如明公所料生亂,驍果還鄉,使李密功敗垂成,不能得洛陽,當然再好不過!”試探地問李善道,說道,“聽明公的意思,是現下先不遣使長安,與李淵議盟?”
“不用著急。等洛陽真的被李密得之后,再與李淵議盟不遲。”李善道回到主位坐下,顧盼諸人,自若鎮定地說道,“議盟不急,不過薛公建議的另外幾策,可以行之。”魏征在轉呈來的這道急報外,還有一道上書,言的便是他對安撫河間等郡的意見,李善道剛也已經細覽過,將之拈起,與諸人說道,“就收攬河間等郡士民之心事,玄成提了幾個建言,我等可作商議。”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