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李善道在作出這個決定時,也是充滿了壓力,然壓力以余,亦有重壓下產生的昂奮。
是騾子是馬,總得拉出來溜溜。
既然隨著實力的增強,已經生了爭奪天下的志氣,那就必須面對這場硬仗。不能因為李世民后世的知兵之名,便心生畏懼。豈有不經險阻,而就能成霸業者?李世民再強,這場仗也得打!況乎,李世民雖強,經過這么多大戰的鍛煉,加上從前世得來的眼光見識、戰略見解,李善道自問之,他也不弱。只要策略得當,糧草充足,士氣高昂,未必不能一戰而定河東!
——原本時空中,一個宋金剛、一個劉武周,就把河東攪了個天翻地覆,要非最終因為糧盡和戰略上的欠缺,河東之得失,還真說不好歸誰所有!則在明知宋、劉何以兵敗的原因之前提下,又擁有比宋金剛、劉武周更多的兵馬、更充足的糧食,此仗又怎知李善道不能打贏?
此戰若勝,不僅鞏固了河北根基,更能另外打開一片天地,一方面,將李淵徹底地鎖死在關中;另一方面,河東俯瞰洛陽等地,也能為日后逐鹿中原,攻取洛陽,奠定堅實基礎。
這一仗,李善道已是重壓之下,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打,還要打勝!
不過話說回來,李世民到底不是竇建德等可比,具體到這場仗怎么打,戰前還是得備戰充足。
聽了魏征的建議,李善道頷首說道:“劉文靜攻陜縣不克,雖已暫退潼關,然近得關中情報,李淵已令李世民統兵往援劉文靜。李世民兵一到,陜縣定然就守不住了。無論是從這一點出發,還是從李淵在關中根基已然稍穩出發,我軍西進河東,確實是都該提上日程。
“羅藝降從,高開道、李景不成我患,我軍經上谷等郡入河東的道路已經打開,玄成,先將糧秣、軍械等輜重后勤運到上谷等郡,是已須當著手。但另外還有三事,也得安排施行了。”
魏征說道:“明公所指,是分遣使聯絡突厥、與劉武周議盟,以及聯絡河東豪杰?”
“正是這三件事。三事中,又以劉武周和聯絡河東豪杰為重。”李善道下到堂中,負手看壁上的地圖,注目河東北部的雁門等郡,這里是劉武周現盤踞的地方,說道,“我軍出上谷,進河東,必經雁門。劉武周若肯與我結盟,則我軍攻略河東的通道就暢通無阻,且有劉武周兵馬助力,取河東的把握亦就更大。唯是玄成,你說這劉武周,他會愿與我結盟么?”
魏征答道:“劉武周依仗突厥之力,雖自稱王,然其所據,偏隅一地,實難長久。臣料之,只要以足夠的好處承諾他,曉喻利害使他知之,又宋金剛與他交好,結盟并非無望。”
“也好,就按卿之意,便先讓宋金剛試一試。盟約如能順利達成,我軍就即刻用兵河東!”
正說話間,堂外一吏進稟:“大王,李淵使者求見。”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