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弦歌而知雅意。
屈突通聽李善道一問,便知李善道想聽到什么回答,當即說道:“呂公此策,臣愚見,事關重大,宜當斟酌再定,不可輕率。”
已經定下“佯攻姜寶誼、李仲文部,誘獨孤懷恩往援,半途設伏殲之”此策,而且相比此策,呂崇茂所獻之策,也只是表面聽來可行,實際操作的時候不確定性太大,則當然李善道不會采用呂崇茂此策。無非是一為保密,二為不傷呂崇茂的積極性,李善道因才轉問屈突通。
屈突通要出身有出身、要名聲有名聲,本人也知兵能戰,有能力,呂崇茂固是瞧不起呂紹宗、韋義節、獨孤懷恩之流,然對屈突通還是很尊重的,聽了屈突通這話,又見李善道亦無“聞策欣然”之狀,便說道:“大王所慮甚是。獨孤懷恩部曲不少,若要用兵,是須仔細計議。”
他之此策,就算暫時揭過。
當晚,呂崇茂住在了李善道的營中。
……
李善道兵到安邑后,未對安邑縣城展開攻勢。
不是因為安邑的守卒多,安邑城內的唐軍守卒只千余人。
也不是因其城防堅固,清河等堅城李善道軍都打下來了,其部攻城經驗豐富。
而是出於三個緣故。
一是安邑城內的郡姓多,若強攻,不免會造成誤傷,可能會影響后續對河東郡的招撫;二則正是現尚無姜寶誼、李仲文等部援到河東的消息,不急著將安邑城打下。還有一個緣故,便是柳燮、薛萬徹等已在為李善道招攬安邑的大族諸姓,安邑城有很大的把握,可以不戰而下。
河東郡因鹽池之利,商賈輻輳,大姓猬集。
郡占地不大,豪右富室甚多。
而河東郡的鹽池主要就在安邑,故安邑的大姓,又在諸縣中尤為最盛。
除裴、薛、柳這河東三姓在安邑皆有支族,分掌鹽池之利外,尚有張、衛、康、安等漢胡諸姓,也或為鹽綱首,或督鹽課,或販鹽買賣,據一地為雄。
李淵起事后,重心在關中,包括河東郡在內的河東諸郡,他還沒有來得及鞏固統治,裴、柳、薛等大姓的子弟盡管有被他招攬者,可像張、衛、康、安等二三流豪強,他很多現亦只是籠絡、羈縻而已,論以忠心,張、衛、康、安等姓對李淵的統治尚存觀望,卻是無甚忠心可言。
——這一點,從呂崇茂瞧不上李淵所任派的攻蒲坂之三位主將,因生“作亂”之心,從而投附了給了他更高官爵封拜的李善道,以及虞鄉群盜,唐軍一直亦沒能招攬得到,便可窺一斑。
卻這安邑地界的諸大姓,李善道兵馬開到之前,就已遣柳燮、薛萬徹往招。
柳燮倒且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