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寶誼、李仲文、宇文歆三部,加上龍門本有的守卒,約兩萬來人了。
有道是“十則圍之”,常理來說,要想打掉龍門,至少需十到二十萬兵力。
李善道用來攻城的部隊,合計竇建德、呂崇茂、蒲坂的唐隋降卒等部,總計也才四五萬人,只從兵力看,實際上不占優勢,是不好“速戰速決”的。
但漢軍方面在兵力之外,卻有別的優勢,便是斗志旺盛,且因呂崇茂等河東本地人之故,知己知彼,清楚龍門城內的虛實;反看唐軍,姜寶誼、李仲文一則連戰連敗,二則獨孤懷恩全軍覆沒,三則龍都東渡丟失,又失去了外援,士氣低落,內部不穩,守城的意志不會很堅定。
因此,十天內打下龍門,還是有可能性的。
任命了屈突通、竇建德為攻城的副將,使他兩人各負責一面城墻的攻勢,李善道坐鎮主攻的方向,亦即龍門縣城的城北,親自督戰,乃從即日起,對龍門縣城展開了連番的猛攻。
投石車、撞車不斷轟擊城墻、城門,煙塵彌漫,磚石飛濺。
弩車、強弩、弓箭,對著城頭矢如蝗飛。
一架架的云梯搭在三面的城墻上。
——原是預備用來攻蒲坂城新增打造的這些攻城器械,這個時候全都派上了用場。
高延霸、高曦、焦彥郎、王君廓、范愿、王小胡等將各奮勇爭先,迎冒矢石,率部攀城。
喊殺之聲,震動四野,從晝入夜,未有稍息,轉夜入晝,攻勢不絕。
一打,就連著打了四五天。
到底是沒有搶在黃君漢等攻克正平之前,先將龍門打下。
第五天下午,黃君漢攻下正平的捷報,送到了軍中。李善道立即傳令,命黃君漢留下一部兵馬守正平,余下兵馬悉來龍門,合力攻城。黃君漢部次日夜晚到達。兩軍會合,兵馬已達六七萬人。城中守了五天,守卒本已疲倦,此時見敵軍增援,更是心驚膽戰,守勢因之松動。
又攻了三日,這天下午,焦彥郎部最先登上了城頭!但是后續的部隊未能及時跟上,殺上城頭的焦彥郎部的十余悍卒,被唐軍包圍,結果死傷過半,唯有少數撤下了城。
盡管沒有一舉奪下城頭,可這一突破,使漢軍的士氣再次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