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壁攻克的捷報傳到時,李善道麾軍,剛展開對龍門縣城的圍攻。
捷報覽罷,甚是歡喜。
如前所述,在“內與劉武周爭地盤,外阻唐援”的這么個當前情勢下,對漢軍言之,最關鍵的要點共有兩個。一是迅速攻下龍門;一是盡快奪取柏壁、正平。
攻下龍門,河東郡的三個渡口,風陵渡、蒲坂渡、龍門渡,便盡入漢軍掌握,從而使唐援入之不得,沒辦法從河東郡入境,進而即可鞏固對河東郡的控制,使之東與絳郡、河內郡連成一線,南與陜縣、弘農郡相連成片,讓河東郡成為漢軍立足河東地界的根腳之地。
柏壁、正平得之,則就打開了沿著汾水谷地,北上河東地界腹地的道路。
現在,柏壁已經攻下,正平孤城難支,可以料見,黃君漢、王伏寶、薛萬徹等部轉而再攻正平以后,正平當是不難打下。如此,兩個要點便已占其一。
李善道親筆回書黃君漢、薛萬徹、王伏寶:“聞報甚喜。柏壁既克,正平指日可下。望公等再接再厲,力拔正平,揚我漢軍之威,振公等之名也。候正平克日,我親與公等慶功。”待要回書送走,想起一事,又要回來,補充了一句,“正平,絳郡治也,克城之后,嚴禁擄掠。”
——黃君漢、薛萬徹、王伏寶這幾部兵馬,皆不是李善道的老部曲。薛萬徹部是薛世雄的舊部,黃君漢部主要是黃君漢的本部,王伏寶部則是竇建德降卒中的部分。他三人,特別黃君漢、薛萬徹,雖然對李善道的忠心,不成問題,可他三部兵馬的軍紀,比之李善道的嫡系老部曲,卻是各有遜色。又以黃君漢、王伏寶兩部的軍紀最差。是故李善道加上了此句叮囑。
部隊多了,成分雜了,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一個就是軍紀問題,再一個,不同將領之間也會出現矛盾。
因為打竇建德、此次打河東,這兩次大仗,俱是李善道親為主將,將領之間的矛盾問題,還不很明顯,但也開始已浮現。像王君廓再三利用王敬之等部,再像王君廓昨日當面指責王須達,實際上就是將領之間的矛盾。王敬之等新附,所以王君廓一再利用他們;而王須達資歷雖老,能力比不上王君廓,王君廓的性子又粗躁,於是王君廓就當眾表現出對王須達的輕視。
李善道深知,軍紀不嚴,容易渙散,并不利民心,將領不和則可能會在關鍵時刻戰力大減。
他已經對這兩種情況產生了警惕,不過戎馬倥傯,用兵不斷,暫時間,他尚無時間、精力來徹底解決這兩個問題。現今,他只能是一再嚴令,要求軍紀,以及親自調和將領矛盾。且等河東這一仗打完,等有了時間、精力之后,他已決定,再騰出手來,好好地對全軍進行整飭。
且也無需多言。
給黃君漢、薛萬徹、王伏寶的回書送走之后,李善道將這道捷報告知諸將,激勵士氣,下令說道:“柏壁已拔,黃公等將轉攻正平。我軍是主力,以數萬眾,取一龍門,焉可落黃公等后?各部須齊心協力,嚴守軍紀,速戰速決。十日之內,定要將龍門攻拔!”
王須達、高延霸、高曦、蕭裕、焦彥郎、王君廓等將大聲應諾,頓起了爭強之心,士氣高漲。
龍門城內的守卒,遠比正平城內的守卒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