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是個大城,民口多,物資豐,只圖擄掠的話,這一座城,至少夠劉武周部擄掠十天半月。
“李孝基不僅增援了靈石,且也增援了介休。劉武周不給尉遲敬德、尋相派足夠的援兵,介休城,看來還能再守一段時間。”說到這里,李善道頓了頓,接著說道,“這也有點古怪。”
屈突通知其所疑,說道:“大王是疑劉武周另有圖謀?”
“常理計之,晉陽既下,我軍現又在攻打臨汾,不為別的,只為搶地盤,劉武周他現也不該只顧擄掠,而不增援尉遲敬德、尋相,以搶在我軍前打下西河。他今卻只顧擄掠,怪也不怪?”
屈突通猜測說道:“也許劉武周意在拖延?會不會是,他打算待我軍與李孝基部唐援兩敗俱傷后,再趁機南下?大王,不妨派細作深入晉陽,探明劉武周真實意圖,以便早作應對。”
仗打得越多,李善道越發覺情報的重要性。
便召來楊粉堆,當面令下:“揀選精干細作,往察晉陽現下動向,——問一問呂崇茂,他有無識得晉陽本地人,如有,叫他寫封書信,帶去與之,看看能不能有所幫助。李孝基處,也再遣斥候,任何風吹草動,有異常的地方,及時稟報。”想了下,補充令道,“傳令宋金剛,密切關注晉陽的情況,另外,不要與劉武周部產生沖突。此外,多遣斥候,往長安方向探查,查明是否李淵又遣了援兵,如果有遣,務必速報,把主將、步騎數量都搞清楚。”
從李善道起兵開始,楊粉堆一直都在負責情報方面的工作,早是熟門熟路,已可謂專家,聞得李善道這幾道命令,他牢牢記住,領命而去,隨即便安排精干人手,分頭行動,不必多言。
目送楊粉堆出帳,李善道摸著短髭,神色落入屈突通等人眼中,只覺他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卻是屈突通等人,不知李善道此刻所想!
劉武周與他本是“因利而盟”,結盟之初便各懷心思,因此而今他就算是起了“坐等李善道與唐軍兩敗俱傷后,再從中牟利”之心,也不足為奇。河東是李淵起家之處,他勢必不會輕易放棄,再遣援兵,亦在意料之中。唯一的關鍵是:李淵再遣的這支援兵,主將會是誰人?
打蒲坂時,就李淵可能會挑選的再援河東的主將人選,李善道和屈突通、竇建德等有過揣測。
當時他們判斷,李淵的援兵主將人選,極有可能會是劉文靜。
但事實證明他們猜錯了,李淵結果用了李孝基為再援河東的主將。
則這第三次救援河東,李淵又會用誰人為將?
會不會這一次,他會任用劉文靜?
根據劉文靜的用兵能力明顯比李孝基強,但李淵上次卻不用劉文靜,而任用了李孝基為主將的選擇,李善道將自身代入為他為何這么用人的思路,思酌了會兒,得出結論。
他肚皮里盤算想道:“李孝基能力不足,李淵卻不用劉文靜,而用李孝基。其之此舉,明顯‘任人唯親’。若他再遣援兵,用劉文靜為主將的可能性,估計仍然不大,或許會是李建成或李世民?……李建成現是唐王世子,身份不同尋常,不宜輕動犯險,論以兵略,也不如李世民。這般看來,李淵這第三次救援河東,其主將說不得,便是李世民親自出馬也未可知了!”
人的名,樹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