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已入仲夏。
臨汾城下,近午時分,熱浪蒸騰。
遠處部隊攻城的鼓角、殺聲隱約可聞,沒有半點的風,又是在帳中,李善道汗流浹背。
額頭的汗水滴在了最新的軍報上,他皺著眉頭,泛起了嘀咕。
龍泉郡的李孝基部唐援,這兩三日間,一改按兵不動的態勢,突然異動頻繁。
怎么看,都透出一股不同尋常的意味。
先是前日,李孝基部分兵數千,急入西河郡,增援靈石。
接著,除留兵駐守龍泉郡外,又遣兵兩部,一部開進臨汾郡,增援霍邑;一路南下文城郡。
這道最新的軍報,即竇建德部在文城郡,碰上了李孝基南下文城的兵馬,雙方小有交戰。
——采用了竇建德“分兵一部,北入文城,佯攻龍泉郡”此策之后,北入文城的任務,李善道就交給了竇建德負責。撥給竇建德的兵力,主要由高雅賢等部組成,約四千步騎。
擦了擦汗,李善道痛飲了半碗涼水,稍微去去暑氣,心頭的疑云卻愈發濃重。
他抬起頭,咂摸了會兒,說道:“怪了。李孝基連著十來天不動,怎突然間動作頻頻?莫非?”
“大王可是在憂,莫非是李淵又遣了援兵?”屈突通代李善道說出他沒說完的話。
李善道點了點頭,說道:“正為此慮。要非李淵又增援兵,李孝基不會動作頻仍。只怕是李淵不但又已增援,并且必是給李孝基下達了明確的指示,故此李孝基才會如此急切地調整部署,又援靈石、又援霍邑,還分兵南下文城。其意圖顯是一邊欲借靈石、霍邑這兩座堅城,阻劉武周部南下,及我軍北上;一邊欲經文城,威脅我軍后方和側翼,以牽制我軍主力。”
文城郡雖然小,但南與河東郡的龍門相接,東與絳郡、臨汾郡接壤,地理位置相當關鍵。
若非是接受了竇建德的建議,提前先派了一部兵馬進入了此郡,已攻下了其中南部的昌寧縣,李孝基的兵馬這一入文城郡,還真有可能會對漢軍主力的后方、側翼造成威脅。
屈突通以為然,說道:“察李孝基部近期異動,大王此憂甚是。敢問大王,打算何以應對?”
“劉武周部最近是何動靜?”李善道沉吟了稍頃,問王宣德等。
王宣德答道:“今日尚無劉武周部的情報。仍是昨日軍報所報。尉遲敬德、尋相兩部,圍攻介休等縣,攻勢頗猛,然得了唐軍張綸等的援兵,介休等地猶能守御;至於劉武周部主力,在攻下晉陽后,燒殺擄掠,暫時尚未見其有增援尉遲敬德、尋相,大規模南下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