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欲攻我?”李善道暫將正在看的另一道緊急軍報放下,拈起這道軍報,細細看了,令張士貴取來地圖,自在坐騎上展開,找到文城郡的位置,察看多時。
——如前所述,吉昌是文城郡的郡治,昌寧是文城郡中部的一個縣。兩個縣接壤,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南,兩座縣城相距不遠,只有四五十里地。卻竇建德引高雅賢等部入進文城郡以后,仍如前所述,現已將昌寧縣城攻克。李善道此前給他的命令是,固守昌寧,不必進戰。
竇建德謹遵李善道的命令,入據昌寧以后,這幾天,確是以自守為務,只遣了游兵一部,時而北入吉昌境內,騷擾進駐到了吉昌城中的宇文歆、李靖部,及通過騷擾探其虛實。
只是未有料到,李善道暫無意進攻吉昌,宇文歆、李靖反於此際率部出城。
從地圖上來看的話,文城郡北邊的龍泉郡、東邊的臨汾郡與絳郡、南邊的河東郡,都不是大郡,俱只東西、南北各約二百里上下,而文城郡與這幾個郡相比更是為小。卻這文城郡東西、南北各才百余里遠近。但只要落目文城郡,第一個會注意到的地方,就是其郡南邊河東郡最北界的龍門縣,還有與龍門同在汾水北岸,位處龍門東邊的絳郡之稷山、正平兩縣和柏壁。
龍門縣城,距離文城郡的南界,三四十里而已;稷山、正平、柏壁距文城的距離也大致如此。
卻還是前文所述的那句話,這文城郡,實是足以威脅漢軍后方、側翼的要地一處。
“請屈突公、我賢兄等來見。”李善道思索了片刻,令道。
前天攻下了臨汾縣城,攻下后,全軍休整了一日,今天早上才剛沿著汾水河谷,繼續北上。
這會兒是下午時分,將到傍晚,兵馬離臨汾縣城已有四十多里,再行一日多即可至霍邑。
依舊如前文所述,河東地界,也就是后世山西,整體地貌呈“兩山夾一川”的格局,東邊太行山,西邊呂梁山,汾水貫穿其中。不論從北往南攻,還是從南往北攻,最便於大軍行軍的路線,皆是沿汾水河谷行進。沿汾水河谷一線,多有重鎮。單在臨汾、西河等境內,重鎮便有臨汾、霍邑、靈石、介休等地,其中又尤以霍邑、靈石兩地因其地勢,最為緊要。
霍邑縣城東依霍山,西鄰汾河,南扼白壁關,自古就是控制晉南、晉中的關鍵節點,是為晉南的北大門;靈石縣城位處太原盆地與臨汾盆地之間,四周群山環繞,中部汾河切穿韓信嶺形成長達數十里的雀鼠谷,比霍邑還要險峻幾分,素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經”之稱。
李淵太原起兵以后,就是先控制了靈石,突破了雀鼠谷,然后攻下霍邑,這才打開了從太原南下的通道。——從太原南下,或北上太原,通常三條道路可選,一條名千里徑,一條名統軍川,千里徑是北魏時開鑿的近山道路,統軍川是遠路,但主要的道路就是雀鼠谷內的驛道。
依照李善道原定的打算,他是想趕在李世民率第二批唐援到前,爭取先將霍邑攻下。
——只要將霍邑再攻下,至少晉南這塊兒言之,李善道就能將蒲坂、柏壁、霍邑這幾個至關重要的支撐點盡數占據,首尾呼應,從而戰略上占據一定的主動,進可攻、退可守。
很快,屈突通、劉黑闥等分別馳馬來到。
跟著劉黑闥來的,還有羅藝、高開道。此外,王伏寶、王須達、王君廓等也都來了。
李善道已經下馬,親兵在路邊清除了片草地,置下胡坐,作為臨時的軍議場所。見諸將到齊,李善道示意王宣德,把竇建德遣人送來的這道急報,與諸將讀了一遍。等王宣德讀完,李善道摸著短髭,坐在胡坐上,顧視諸將,說道:“再有兩三日,李世民部唐援就能抵至文城郡對岸。在這個時候,宇文歆、李靖率部出吉昌,如有攻昌寧之意。諸位對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