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周的四個步卒陣,中陣的兵力最多,約莫萬余,兩翼輔陣各五六千,預備陣三四千,各陣的兵力都不少,這么多的兵馬,當然不可能只組成一個“單獨的陣”,而俱是層層疊疊,由眾多較小的陣相互依托組成。別的陣的不說,只中陣,就最起碼是由十來個小陣組成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不錯。劉武周今日應戰,看起來聲勢不小,然其陣厚重,顯是忌憚我軍精銳。他打的必是‘先守而后反擊’之策。”摸著短髭,笑道,“可我豈會如他所愿!”
顧望本軍陣地,陣型也已組成。
與劉武周部組成的陣型不同,唐軍只組成了三個大步卒陣,且這三個步卒大陣的排列位置也與劉武周部不同。最前邊的只有一陣,兵力最雄厚,占了此戰唐軍全部步卒的半數,約近萬人;其余兩陣未有與此陣并列,而是稍落后於此陣,分列在了此陣的左后、右后,每陣兵力約三四千,陣型緊湊,互為犄角。至若騎兵,分成了一大一小兩個部分,大的部分約兩千騎,包括甲騎,列於步陣左側;小的部分約千余騎,列於四個步卒陣的右側,這千余騎皆輕騎。
卻劉武周應戰之兵約四萬,唐軍的兵力不如之,只有步騎兩萬余。
——言及到此,須當多說一句。“輕騎”,并不是人馬皆無甲,而是指坐騎不披重甲,至多以簡單的皮甲護身,但騎士可以披甲。此一“輕騎”,是相對“甲騎”的人馬皆甲言之。
李世民便令道:“傳令長史、梁實,劉武周兵被我調動,前來攻時,須當堅守!無我軍令,敢退者,斬!傳令劉弘基、段志玄、柴紹,劉武周兵來攻時,無我軍令,敢擅動者,斬!”
唐軍最前主陣的主將是竇軌,副將是梁實。
劉弘基系左后陣唐軍的主將,段志玄系右后陣唐軍的主將,柴超是陣左騎兵的主將。
兩道軍令,立即被傳令兵傳向唐軍的步卒三陣和騎兵左陣。
李世民下達完命令,舉頭望了望天色,日頭東升,天光早已大亮。這個時候的陽光不冷不熱,正是最舒服的時候,涼爽的風帶著遠處的汾水水氣,撲面吹來,越加令人身心愜意。李世民揚起馬鞭,指向一二十里外的晉陽城,大戰在即,好一副奮發睥睨之態,那片金色的日光灑下,映得他年輕英武的臉頰,如泛著奪目的光芒!他說道:“日落之前,縱歌進城!”
以兩萬余步騎,對陣四萬定楊兵,才二十歲的李世民,竟是視敵如無物,真有氣吞山河之慨。
豆盧寬、長孫無忌、殷開山諸人聞之,無不精神大振,齊聲應諾!
李世民下了高地,翻身上馬,今日所乘,是他最喜歡的“颯露紫”,毛為紫色,骨騰神駿,奔跑起來就像一只輕健飛奔的紫色燕子,最是深通人性。此前在打薛舉時,這匹馬從他上陣,幫助他數建奇功!馬蹄聲起,李世民一騎當先,在長孫無忌等的陪從下,還回到了陣中。
戰鼓擂動,聲震長空。
隨著李世民的軍令,馬軍副總管羅君副親率精騎數百,從陣左奔出,殺向劉武周部主陣前!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