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向唐軍步卒陣的左翼定楊兵,早看到了李世民等的馳至。但劉武周應變的命令尚未傳達,這部分的定楊兵不知所措。盾牌、兵器、鎧甲碰撞的脆響中,起伏著陣中校尉們慌亂的口令。有的口令在命令本團的步卒轉向,以抵抗李世民等;有的口令在命令本團的步卒加快速度,以望可以擺脫李世民等。李世民等還沒殺入,當面的定楊兵左翼的這數千步卒已是亂成一團。
李世民看得真切,距離最近的一個敵團校尉正揮著橫刀嘶吼,腰間的牛皮水囊在奔跑中晃出弧線。他猛踢馬腹,颯露紫如離弦之箭,馳向這個敵團校尉。馬槊尖端的三棱矛頭在陽光下劃出冷冽的光弧,首當其沖的三名長矛手半點招架之力沒有,兩個被李世民挑死,一人被撞得倒飛出去。飛起的長矛,誤傷了旁邊的戰友;噴濺出的鮮血,瞬間染紅了地面。
“破賊!”
李世民大呼聲里,猛地拽緊韁繩,颯露紫會意地向右急轉,避開迎面刺來的長矛,馬槊卻借著戰馬的沖勢橫掃而出,幾個試圖反擊的定楊兵被掃斷臂骨、打傷面門,慘叫著倒在血泊中。
丘行恭、羅君副、長孫順德、史大奈、侯君集、李道玄等緊緊跟隨、護衛在他周邊,長槊紛刺。眼前的這團定楊兵,只呼吸之間,就被沖擊的狼狽四竄。史大奈催馬如電,擦過李世民的身邊,奔到了這團定楊兵的校尉近前,大槊揮刺,這校尉橫刀太短,何能抵抗?登死槊下!
——要說這先以步卒列陣,誘敵進攻,隨后以輕騎自敵陣側后殺入,“必出其陣后反擊之”,從而最終取得勝利,固是李世民慣用的戰術,但史大奈卻也曾經用過這樣的戰術。李淵起兵,渡河入進關中之前,其先渡河的王長諧等部,在飲馬泉與屈突通帳下的大將桑顯和打過一仗,當時形勢危急,幸得史大奈與孫華等以勁騎數百,自桑顯和部陣后進擊,遂乃反敗為勝。史大奈是突厥王族子弟,本姓阿史那,亦是因此戰之功,后從平長安后,被李淵賜姓為史。
“殿下!請領后隊。”侯君集高聲叫道。
李世民殺得興起,怎肯后退?反而令道:“順德、君集,你倆引率后隊,我為公等開道!”
乃是戰前,就殺入敵陣后,該怎么沖陣,李世民已有部署。他將這千余騎,分作了前后兩隊。前隊組成楔形陣,是為突擊的隊伍;后隊保持雁翎陣,是擴大戰果的隊伍。
侯君集、長孫孫德盡管擔心李世民的安危,但李世民不肯后撤,命令既下,值此戰事已起,沒有功夫多作爭執的關頭,兩人也只好聽令。便兩人稍緩馬速,等到了李道宗引統的后隊趕到,即引領后隊,按照既定陣型迅速展開,緊密跟隨李世民親率的前隊,形成前后響應之勢。
殺是正殺在興頭上,但李世民不愧是天生的帥才,仍存著冷靜的理智。
突破了當面的這團定楊兵后,他略作張望,從前、左、右三側臨近的定楊兵的人頭簇擁中,望到了幾面別的團的團旗。長槊指之,他喝令問道:“誰為我奪此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