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消息,來自離石郡,張懷吉遣吏呈至。
乃是劉季真經過這么些日的觀望,主意定下,決定從附李善道!
原來,張懷吉到了劉季真處后,雖是劉季真待他頗為熱情禮敬,好吃好喝的招待,還送給他了幾個稽胡美人,陪寢伺候,且則對劉季真與他說的,所謂李善道得獲天命,正應了“李氏當王”此讖,方今海內群起之豪雖多,然最終能夠得以成事者,必李善道云云,當著他的面前,也是連連點頭附和,似甚信以為然,——可“從附”李善道的話頭,劉季真卻遲遲未提。
張懷吉自然亦知,劉季真這不說是待價而沽,也是在觀望河東的戰局。
畢竟,河東地界,當下是三方混戰。這三方,一個漢軍,一個定楊兵,一個唐軍,比較起來的話,實力都不弱。李淵已占長安,得了關中、蜀中;劉武周在三方中兵馬最少,地盤最小,可他后有突厥為援,并他本人已經稱帝;李善道的實力毋庸多言了,盡得河北之地。
是以,究竟投從何方,這的確是需要審時度勢,細細思量。
劉季真的未有急於做出決定,反復權衡,獲得了回報。
劉武周,首先被淘汰出局了。盡管劉武周晉陽兵敗后,實力猶存,但晉陽在短短的時日之內,得而復失,已暴露出了他軍略不足、后勁不夠足的致命弱點。剩下漢軍、唐軍兩方。晉陽戰后,到霍邑被劉黑闥攻下、宇文歆被李善道殲滅之前,在這一期間階段,漢、唐差可算實力相當,而在霍邑、宇文歆相繼為漢軍勝后,漢軍聲勢大振,至少在劉季真看來,李善道已顯出更強的勢頭。遂乃當此之時,他終是吐了口,向張懷吉正式表示,愿意從附李善道!
張懷吉得訊心喜,便第一時間,將此訊息飛馬傳回李善道營中,報與了李善道。
報與李善道的此奏報中,張懷吉除此事外,還提及了另外一件事。
如李善道所料,劉武周果是也遣了使者郭子威等人,到劉季真處,意圖拉攏。郭子威等去得晚,沒有張懷吉去得早。起初,劉季真刻意不讓雙方知道對方的存在,但紙包不住火,郭子威等人還是察覺端倪,由是與張懷吉暗中較勁,承諾厚利與劉季真,甚至承諾了劉季真,只要從附劉武周,封王也不是不能。不料劉季真卻沒有答應他們。末了,郭子威等無計可施,竟是劍走偏鋒,打算采取極端手段,將張懷吉殺了,以求借此,迫使劉季真就范。
——張懷吉是李善道的使者,如果死在了劉季真處,無論是劉季真殺的,抑或郭子威等殺的,這份責任,都將不可避免地落在劉季真頭上,劉季真勢必就沒辦法從附李善道了。
好在張懷吉機敏過人,早有防備,及時察覺了郭子威等人的陰謀,巧妙避開了一場殺身之禍,保住了性命,并將此事告知了劉季真。郭子威等的不擇手段,陰險毒辣,令劉季真深感震怒,某種程度來說,這對劉季真之最終做出從附李善道之決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卻也不必多說。
只說李善道得了此訊,大喜罷了,當即召來屈突通、李靖等,通報與了他們。通報完了,李善道摸著短髭,笑道:“張懷吉立下大功,今得了劉季真的歸附,實乃天助我也。”
屈突通、李靖皆面現喜色。
李靖說道:“大王所言正是!劉季真的歸附,不僅壯大了我軍實力,離石、龍泉兩郡,系唐軍之后方,劉季真既從附大王,離石郡將為大王所有,即唐軍之后路將被阻斷。如此一來,秦公在晉陽之所部,聞訊定然驚慌,其軍心必亂。屆時,我軍乘勢進擊,晉陽唾手可得!”
屈突通點頭贊同,說道:“藥師言之極是。大王,今北進晉陽,克勝之把握又多三分!”
是夜犒賞三軍,將劉季真從附的消息,也告訴諸部軍將,漢軍士氣大振。
翌日一早,兩萬步騎出營,沿著汾水河谷之道,浩浩蕩蕩向北進發。
兩天后,開進到了靈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