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汾陽城南,唐軍大營。
天氣熱得,連營帳內的空氣都很沉悶,帳門大開著,可沒有風,熱得人汗流浹背。
長孫無忌急匆匆地入進大帳,手中緊握一封密報,直向案后的李世民奔去。
“阿兄,何事這般急切?”卻這長孫無忌已到了帳內,還是大步流星,李世民稍覺詫異,停下在擬寫的給李淵的上書,將筆擱在硯臺上,抬頭望向長孫無忌,笑道。
李世民的心情,這幾日有壞有好,總體上則還不錯。
壞的,自是竇軌兵敗。此訊到之當時,李世民大吃一驚,但還好,竇軌得以逃脫,——雖然身負重傷。緩過神后,他趕緊就此做了彌補措施,又遣了兵馬援靈石。
好的,則是汾陽戰場的局勢,目前對唐軍有利。
兵到汾陽城下,已有三四日。雖然尚未攻下汾陽縣城,然初到汾陽城外之日,李世民卻已是又大勝一場,再次擊敗了劉武周,斬獲千余。城內的劉武周部守卒,現已人心惶惶,士氣低沉。李世民已然看出破城在即,定下了下一步的進戰部署,計劃明天就大舉攻城。
——卻李世民日前之此又勝,不妨多說一句。這場勝利,仍是出於李世民慣用的戰術。便是他以少量騎兵誘敵,待敵出動、隊形亂后,再以主力迅猛合圍,精銳騎兵橫貫其陣,步卒隨后進戰之此戰術。從晉陽出發時,李世民系是引數百騎先行,他到了汾陽城外后,故意讓守卒察覺他是誰,指點城頭,如輕率驕狂之狀,一舉將劉武周部從城內誘了出來。隨后,他遠以射之,且戰且退,引劉武周部到了他預設的戰場,柴紹等引騎沖陣,劉弘基、段志玄等揮步卒壓上,他并又親自沖鋒陷陣,貫出劉武周陣后,樹立唐旗。劉武周部因乃復敗。
接連兩次大敗,說實話,劉武周其實已被李世民這個英武出眾的年輕俊杰打怕了!
李世民的估摸半點沒錯,劉武周部的將士,現下確是士氣大落。就在前天,李世民不知道的是,楊伏念、高滿政等人,已向劉武周進言,建議舍棄汾陽,退還雁門。只不過,亦有宛君璋、尉遲敬德等建議,晉陽雖失,兩戰雖敗,聞言漢軍連勝,故他們認為,不妨可遣使往謁李善道,請求李善道兵馬北上,這樣,南北夾擊,當可挽回定楊兵的敗局,此外,劉武周也還有“突厥援兵”的這點期望,尚在等突厥援兵的回信,因此他遲疑不決,猶未決斷。
汾陽的形勢對唐軍固是有利,長孫無忌這會兒的臉色卻是凝重。
“郎君,兩道急報!”
李世民笑道:“哦?甚么急報?”
“李善道未有中計,沒有分兵返河內,已率其部北上,步騎約兩萬之數,這是第一道急報。”
李世民略收笑臉,然神色未變,摸著短髭,從容自如地說道:“李善道非泛泛之輩,亦長於用兵者。令長平駐軍,佯攻河內,以調其回援此策,我原本也沒有指望就能奏效。我再遣之援兵,已到靈石。合以城內的守軍張綸部,共計數千,憑此堅城,只做守戰,縱然李善道全軍北上,亦足能旬日不失。阿兄,這些情況,你都是知曉。這道急報,不至於使你這般失態吧?”
“郎君,劉龍兒之子劉季真聚稽胡等萬余,作亂離石,從附了李善道,這是第二道急報!”
李世民怔了一下,神色登時大變!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