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李善道握住竇建德的手,顧笑與帳中的魏征、薛收、馬周等人,說道,“有道是,‘老將出馬,一個頂仨’。竇公今主動請戰,愿至城東,擊宇文智及部,我可無憂矣!”令王宣德從帳璧上摘下佩劍,賜與竇建德,說道,“竇公,愿此劍助你斬敵立功,早日凱旋。”
給寵信的大將賜劍、或者弓箭、馬鞍等,是李善道的慣常做法,既表信任,又勵士氣。
比如王君廓,就先后授過他兩次賜劍。
又比如高延霸,學騎槊時,李善道親自為他挑選了一副精良的馬鞍。賜給了他。
竇建德此前,金銀綾羅、健仆美婢,得賜過不少,劍此類之物,他這還是頭次受賜,他捧劍在手,鄭重行禮,應道:“臣定不負大王厚望,愿以此劍,斫宇文智及首級,獻與大王!”
“誒,誒!竇公,忘了我敢說的話了么?”
竇建德呆了呆,恍過神來,忙改口說道:“是,是,大王教誨,臣不敢忽忘!謹慎為上!”
“公何日出城?”
竇建德說道:“兵貴神速,事不宜遲。大王,臣意今日就出城。到了高雅賢營后,臣先觀望一下宇文智及部今日的攻態,了解一下高雅賢營當下的具體狀況,然后若是可行,便立即與李上柱國商議,制定出擊計劃。再報與大王恩準以后,至遲明日,臣即可督部出戰。”
“雷厲風行,不愧長樂公也!”李善道笑著,點頭贊許,與魏征等說道,“玄成,若我軍上下,皆能如竇公,求戰、渴戰,果敢決斷,聞敵來則喜,則何愁海內勁敵雖尚頗有,何敵不勝?”
竇建德割據信都等地時,自號“長樂王”,但他兵敗,投降李善道后,李善道已改封他為“上柱國、信都公”。忽然的,李善道冒出來個“長樂公”,竇建德“出城督戰”之請得到允許的喜悅,還未完全平復,此三字入耳,方才的忐忑不安登時再度浮現。
他下意識的就想覷李善道神情,頭抬到一半,及時頓住,趕忙復又垂首,生怕露出半分異色,口中慌忙說道:“敢稟大王,臣斗膽,‘長樂公’不敢聽也!今唯有漢之信都公,誓死效忠。”
“竇公,一句話而已,何必這般敏感?”李善道再又拍了拍他的胳臂,笑道,“好,便依你所言,信都公。可好了吧?公意今日出城,我看也行。公此出城,隨行欲帶何人?”
竇建德答道:“臣親兵數百,均久經沙場,敢戰之士,可以驅用。臣意便帶此數百親兵出城。”
“別的不帶了?”
竇建德不知李善道此問何意,不禁狐疑李善道是不是在問他妻子曹氏,小心翼翼地答道:“敢稟大王,臣此出城,是到前線作戰,非為游宴,故不敢攜帶家眷。親兵足矣。”
“我不是說尊夫人,我是說,竇公,你不是有兩個養子,從你膝下么?你這兩個養子,我都見過,皆勇力之士,你不打算將他們帶上么?或可助你一臂之力。”
竇建德聞言,心頭一松,回答說道:“大王明鑒,臣確有兩養子,從臣膝下,不敢說勇猛敢戰,算得上稍有蠻力。此次出城,大王若是允可,臣便帶他倆一同前往。”
“甚好,有子如此,自當上陣父子兵。”李善道吩咐魏征,“玄成,便為竇公開具出城文牒。”令帳下的楊粉堆,“遣吏出城,傳令文相賢兄、高雅賢等,將竇公出城之事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