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凡愿歸鄉者,只要投誠,我軍不僅不阻,且給盤纏、口糧,助其返鄉。使其知大王仁義,既解戰禍之苦,又遂歸鄉之愿,必能瓦解賊軍斗志,加速宇文化及之其眾崩潰。”
魏征拊掌贊道:“藥師此策妙哉,四面楚歌之計也!”又笑道,“惜乎我軍將士,多河北、山東人,少有關中人,更沒有嶺南、江淮人,要不然,用鄉音呼喊,或更能觸動賊兵心弦。”
“嶺南、江淮人雖沒有,關中人卻還是有的。”李善道尋思了下,轉與屈突通笑道,“屈突公,藥師‘四面楚歌’此計,就勞公來負責操辦吧?不一定只用鄉音呼喊,唱些關中小調愈好!”
李善道軍中,的確是嶺南、江淮人,暫時還沒有,但關中人盡管不多,卻則是有,即隨從屈突通投降的那些關中隋軍。這些隋軍,大部分李善道都分撥給了高延霸、蘇定方等各營,然尚有部分,仍歸屈突通統帶。屈突通聞得此令,當即應諾:“臣今晚就著手挑選嗓門洪亮的關中兵士,編排小調,派與諸營,入夜后依計而行,必讓賊軍聞聲思鄉,早日歸降。”
“賓王,為我擬寫令旨,令城東、城北各營,明晚開始,俱依長史之計行事。”
……
軍令次日上午,與屈突通選出的百人大嗓門關中兵士,一道下到了高雅賢營。
高雅賢趕緊就來找竇建德計議。
“此策狠辣!宇文化及部已經缺糧,再若夜聞鄉音,知道了只要投降,就可還鄉,可以料得,宇文化及部勢必軍心大亂!”竇建德面色陡變,離席起身,背著手,帳中轉悠。
卻宇文化及部缺糧的情況,這道傳下的軍令中略有提及,且昨天、大前天兩場反攻大戰,高雅賢營雖然進戰不力,當面敵陣的俘虜也是抓到了幾個,竇建德從俘虜口中也是已經得聞,宇文化及部的糧秣當下日缺。因而,對於宇文化及部的缺糧困境,竇建德亦已有所了解。
高雅賢說道:“大王,臣也有此憂!這下,可該怎么辦才好?”
軍令中在令今晚開始,執行“四面楚歌”此計之外,還下達了另一道命令。
命令城東、城北、城西三營今日休息,不必出戰,明日再做一次反攻。
竇建德抓住軍令,細細地從頭到尾,又看一遍,面色凝重,考慮了良久,終於做出了決定,說道:“城中令城外各營,明日再做反攻。雅賢,我看不能再等了,明天你我就舉事,何如?”
“明天?”自從決定反叛以后,高雅賢實際上是很著急舉事的,因為他生怕事情泄露,被發現,可事到臨頭,猛然聽到竇建德說“明日就舉事”,他卻少不了的,還是心頭一震。
竇建德站定了腳,臉上流露出高雅賢熟悉的表情,——決定打薛世雄、魏刀兒和當時決定與李善道決戰時,竇建德就都是這幅表情,他說道:“前天、昨天兩次反攻,我在望樓上觀戰,仔細地眺望了,宇文化及部兵馬雖眾,卻意志不堅,不少陣地陣型不肅,因遂兩次反攻,宇文化及部皆處下風。論以戰力,其眾已不如漢軍。又其日漸缺糧,這若再加上被漢軍以鄉音擾其心,我擔心,其軍心或將潰也!一旦其軍心潰散,你我再欲舉事,亦無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