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陳敬兒遣兵一部,進駐封丘,——封丘不僅離雍丘不遠,距滎陽郡更近,封丘地處東郡、滎陽郡和雍丘所屬的梁郡的三郡交界之地,東南而下,是梁郡;向西一二十里則即是滎陽郡界;繼而聞訊高曦、高延霸、蕭裕等李善道之精兵諸部,離開貴鄉,向黃河西岸挺進,顯是要赴東郡;再接著,是李公逸、周文舉、綦公順等到白馬,晉見李善道。
短短的十來天功夫,一個又一個的消息,匯聚滎陽。
面對李善道的步步緊逼,已然是再擺明不過的將要圖謀山東,奉李密令旨,循撫滎陽、山東諸郡的鄭颋,只覺壓力重重,連著多日,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終於在獲悉李公逸等晉見李善道,并李公逸緊隨周文舉、綦公順,也正式投附了李善道,接受了李善道的封任,又及偵知孟海公再次密遣其弟孟啖鬼,而且徐圓朗也派了人,啟程離郡,前往白馬以后,他再難安坐。
乃於獲訊當日,召集幕僚,剛抵達滎陽的羅士信也被他請了來,緊急商議對策。
輿圖高懸,其上朱筆勾畫,封丘、雍丘、韋城、白馬、北海郡等地,赫然在目。
議事方開,鄭颋才將召集諸人之意說明,便有一人,離席挺身,進言獻策。
這人膚色黧黑,雖著錦袍,不脫鄉土之氣,比之鄭颋的雍容清貴,天壤之別,但頗有質樸敦厚之態。卻此人名叫張亮,滎陽人也,早在李密略地汴、梁時,便已仗策投效,卻因出身寒賤,本非高門子弟,其家以務農為業,而一直未得李密任用,直到后來,因告發本部謀逆,被李密以之為忠,方得任用,得任驃騎將軍,隸徐世績軍中。此次鄭颋奉旨循撫滎陽、山東諸郡,他是滎陽人,熟悉當地人情,由而被李密暫且調隸鄭颋,以作輔佐。
“明公,羅總管。”張亮拱手說道,“李善道固步步緊逼,其勢咄咄,然觀魏公當下之策,分遣單大將軍趨河內、羅總管進駐滎陽,其意甚明。單大將軍一路,意在脅逼河北,使李善道不敢傾力南下,染指山東;羅總管坐鎮滎陽,則為震懾山東群豪,阻彼等望風投效漢王。魏公此策,分明乃是欲先穩住局面,其后再徐徐圖之。此誠應對當下局面之上策也。”
分析完李密當前的部署意圖,他接著說道,“故仆以為,魏公既已有成策,且為上策,李善道雖咄咄逼人,公等卻無須過慮,但依魏公之意應對便可。”
鄭颋瞧了他眼,問道:“如何依魏公之意應對?”
張亮怔了下。
李密的意圖,這么明顯了,而且鄭颋在來滎陽時,李密也已給他詳細的指示。
怎么按李密的意圖、指示辦事,這還用再問么?
但鄭颋問了,他就得回答,便指向地圖上的濟陰、東平等郡,說道:“明公,自是一則,再遣使,往見孟海公、徐圓朗等,曉以利害,使其不附李善道。”
隨之,指向雍丘、韋城、北海郡方向,“二則,李公逸、周文舉、綦公順諸輩,雖降了李善道,仆料之,實非出於彼等之甘愿,而無非是懾於李善道大敗宇文化及、步騎渡河、兵入東郡之軍威,又彼時魏公尚在圍攻洛陽,無暇東顧,彼輩為求自保,故不得不降耳。
“今時不同往日,魏公已與洛陽罷兵,決意先全力收拾山東。則遣一吏,攜明公親筆檄書,言明既往不咎,彼等權衡之下,勢將棄李善道而復歸魏公麾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