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寒風凜冽,檐下冰棱垂掛。
白馬郡府內,炭火驅寒,幾份最新的軍報疊放李善道案頭。
距離溵水之戰已過半月余,河內、東南、山東三線皆現新變。
河內方面。
十天前,單雄信率部強攻河陽三城。
東南方面。
趙佗還沒投降。在李密的一再嚴令督促下,房獻伯余部和周君德部已開進項城,與李德謙合兵。同時,汝南郡的楊仲達、淮安郡的楊士林、田瓚等部,亦不再觀望,引兵向淮陽靠攏。關於東南方面,還有一個情報,即盤踞南陽一帶的朱粲,也得了李密的調令,分兵一部北上,向襄城郡開進。一時間,淮陽周邊魏軍旗號林立,號稱十萬,聲勢頗為浩大。
——卻這楊仲達等不必再說,楊士林、田瓚、朱粲三個,其中楊士林、田瓚俱淮安郡的豪強。而朱粲,如前所述,亳州城父人,初為縣佐史,大業末,他從軍討長白山的王薄等,遂聚結為群盜,號“可達寒賊”,自稱迦樓羅王,眾至十余萬。其后,他南下淮水流域,轉戰於荊州、沔陽等地,再后進入南陽,割據了周邊的地盤。朱粲也已經歸附李密,之前上表勸李密稱帝的各地豪帥之中,就有他。
汝南郡,即后世的駐馬店一帶。淮安郡,即后世的南陽東部一帶。南陽、淮安、汝南、汝陰這幾個郡,皆在淮水北岸,自西而東,依次相鄰;這四個郡往北,亦自西而東,分即是襄城、潁川、淮陽、譙等郡。襄城郡西邊則就是洛陽所在的河南郡,北邊則即滎陽郡。
山東方面。
王薄、綦公順二部,在劉蘭成的謀佐下,前時攻入瑯琊郡后,并未一味攻堅。兩人分兵一部,南下進入了徐州所在的彭城郡,與徐州的漢兵成功會師。旋即,聯軍轉向東進,兵鋒掠向下邳、東海二郡。盤踞東海郡的臧君相、據守下邳郡的苗海潮,見其勢大,分別都與之通書信,表示了修好之意。另外,彭城郡本地的義軍魏麒麟、張大彪等部,已然向李善道獻表投降。
——藏君相也是個老牌義軍,起事的比較早,他是海陵人,其地盤主要就是在東海郡,即后世之江蘇連云港這一帶。卻他與綦公順早前是有仇怨的。
他曾領兵五萬,來爭北海。綦公順兵少,聞之大懼,虧得有劉蘭成為他畫策,說“藏君相現距北海尚遠,必不為備,請將軍倍道襲擊其營”。綦公順從之,自率驍勇五千人,倍道襲之。將要到時,劉蘭成與敢死士二十人前行,距臧君相營五十里,見其外出抄掠的部曲負擔向營,劉蘭成便與這二十個敢死士亦負擔蔬米、燒器,裝作抄者,混入其間,擇空聽察得知藏軍的號令和將校名字。至夜間,與臧君相軍比肩而入,負擔巡營,知其虛實,得其更號,甚至膽大到於空地燃火營食。到三鼓時,忽突至帥帳前,交刀亂下,殺百余人,臧軍驚擾;綦公順兵亦至,急攻之,臧君相僅以身免,被俘斬數千,綦公順收其資糧甲仗以還,從此黨眾大盛。
但眼下形勢不同了,綦公順依附了李善道,漢軍將山東、河南攪了個天翻地覆,無往不利,藏君相雖然還記仇,卻在得了劉蘭成的書信后,暫也愿意放下舊怨,與綦公順修好。
話到此處,不妨可多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