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得作為臨時指揮所的縣寺大堂。
方才落座,茶湯未上,王君廓急著再立功勞,便再次詢問戰況。
黃君漢乃作答,說道:“俺雖數次去信單雄信勸降,單雄信皆無回信。俺與他帳下將校,往日相熟者,也有去信,倒是有偷偷回信與俺的,有愿歸降之意。唯單雄信督戰極嚴,或親到前線督戰,或親披甲上陣,這種情況下,其部攻勢連日頗猛。南城雖還在我軍手中,城外的兩處營壘,已都被其攻陷。於今南城直面其鋒,日日血戰不休,城墻已有數處破損。俺正憂慮再打下去,南城也許就不好守住了,諸位將軍今率援兵至,真如及時雨也!”
說著,他起身,捧起昨日到的李善道的令旨,與諸將說道,“此大王之令旨也。大王令俺,待諸位將軍抵達,即行計議反攻事宜。不知諸位將軍,就此各有何高見?”
王君廓、季伯常、高季輔三將,論實權,打林慮時,王君廓就是攻林慮諸部漢軍的亞將,僅次趙君德,并是前線的主將,季伯常、高季輔皆受其節制,此次支援河陽,他又是三人中的主將。論官職,他們三人的職事官盡管相同,王君廓的散官最高,為右光祿大夫,從二品。
故是聽得黃君漢此問,王君廓當仁不讓,便即應聲說道:“大王與我等的令旨中說了,鄭颋、賈潤甫龜縮管城,外以酸棗、陽武互為犄角,使大王不好攻取滎陽。今我等來援河陽,不僅是打一個單雄信的事,打贏了,還可從溫縣等地,威脅管城,對管城形成夾擊。”他一揮手,聲如洪鐘,斬釘截鐵地說道,“所以這一仗,不但要打贏,還得盡快打!”
他往堂外望了眼,南城方向的廝殺聲隱隱傳來,便接著說道,“時不我待!大將軍,不如我等即刻前往中潬,登城親觀單雄信的軍容、攻勢,若有隙可擊,便當機立斷,及早反擊。”
黃君漢的散官、職事官雖都高過王君廓,且是河陽方向的主將,李善道令旨中已經明言,王君廓等俱受其節制,但他自知謀略非其所長,王君廓此前在河東戰場大放異彩,這又打下了林慮,擒獲了宇文化及,為李善道得了傳國玉璽等重寶,更新立大功,聲名正盛,及又李善道在給他的令旨中也說了,叫他多聽聽王君廓的建議,遂在見季伯常、高季輔等皆無異議后,便點頭應允,說道:“王將軍勇猛精進,忠於王事,在下敬佩。好,就往中潬先觀敵了陣。”
……
席不暇暖,茶湯都沒喝一口,諸將就出北城,前往中潬。
從連接北城與中潬城的橋上,入到城中。
守將張夜義趕來陪從。
眾人登上中潬城的南城樓。
寒風卷過城頭,帶著來河水的腥氣和從南城飄來的刺鼻的血腥味。
越過連通南城的橋梁、黃河寬闊的水面,對岸南城的攻防戰況盡收眼底。
望見南城下,單軍豎立了三四架云梯,其部兵士如蟻附般攀爬著云梯,城頭守軍則拼死抵抗,滾木、礌石如雨落下,箭矢密集如飛蝗。另有單軍健卒推著撞車,撞擊城門。廝殺吶喊聲、傷兵慘嚎聲、戰鼓號角聲混雜著黃河的咆哮,在呼嘯的風中,構成慘烈而宏大的戰爭畫卷。
連接中潬與南城的橋梁上,運送傷員回中潬救治的擔架隊和向前線補充箭矢、滾木的民夫隊伍絡繹不絕,分左右兩道,穿梭往來,腳步匆忙,緊張而有序。
季伯常、高季輔曾參與過之前的河陽守衛戰。
指著南城城頭一面在單軍矢石中頑強豎立的旗幟,季伯常問道:“守南城的,還是羅將軍?”
羅將軍也者,改制后得任為右侯衛將軍的羅龍駒也。
黃君漢點頭說道:“正是羅將軍。前日俺欲換他下來,他殺得上了性,死活不肯,言說‘賊不退,吾不下’!說啥也不下城,就還是他在守。俺先后已經遣了數批生力軍支援。”